新闻网讯(记者 王奕 尹耀清)“大一如何找到兴趣方向?大二该为考研还是就业做准备?科技比赛零基础能参与吗?”这些问题在机电工程学部开展的“红色光影”宣讲会中得到了细致解答。本次活动持续两天,活动围绕志愿实践、科技竞赛与人生规划三大主题展开深度分享,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们用真实经历与实用干货,为学弟学妹点亮了大学生涯的前行方向。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煤油灯、写满批注的手稿,我才真正理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是一句口号。”志愿实践板块,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班杨学达围绕延安研学经历展开分享,同时,他结合研学中的团队协作、红色精神学习心得,建议新生:“大一可以多参与这类有深度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拓宽视野,更能在红色文化浸润中找到精神坐标,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方向。”

如果说红色研学是 “向内寻找方向”,那乡村支教便是 “向外传递力量”,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刘振兴的支教分享打动了在场所有人。作为获得德育奖学金的优秀学子,他讲述了连续十四天支教的难忘经历:“每天要走一小时乡间小路去支教点,天黑了才返程,路不好走,但一想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他详细描述支教日常——用自己的所学为孩子们带去课堂外的知识,从趣味科学小实验到励志故事分享,“我想把自己对世界的好奇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外面有更广阔的天地”。他的分享不仅展现了志愿实践的意义,更让同学们明白“如何让实践更有温度、更有价值”。
科技竞赛部分,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魏海洲聚焦自身竞赛成长路径,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我刚接触科技竞赛时,也是什么都不会,第一次提交的项目方案被老师打回了3次。”他毫不避讳分享初期的挫折,随后讲解自己的突破过程:从加入学校“科创兴趣小组”学习基础技能,到组队参加校级“智能设计大赛”积累经验,再到后来省赛、国赛中获奖。他还介绍了各种机电工程学部能参加的比赛,详细讲解组队技巧(优先选择不同专业同学互补)、备赛时间分配,“大家不用怕失败,重点是在竞赛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经验会成为后续发展的隐形财富”。
2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薛雨涵学姐从“考证、竞赛、荣誉获取”三维度,拆解自己的成长路径。她分享考证时的高效备考方法:“考英语六级时,我每天固定1小时背单词、2小时做真题,还整理了错题本,重点突破听力和阅读短板。”在竞赛方面,她结合参与“挑战杯”的经历,提到要学的东细很多,要学会“不贪多、抓重点”,合理运用碎片化时间;谈及获得德育奖学金、各类竞赛荣誉的心得,她强调:“关键是‘目标清晰+持续付出’,比如大二上学期确定要争取德育奖学金,就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班级工作,同时保持学业成绩前列,把每个目标拆解到日常行动中。”

“我之前总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不敢参与志愿活动,但现在我想试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 先参加校内的志愿活动,后续再争取参加校外志愿活动,希望自己也能帮到更多人。”25级机器人工程一班李翱涵激动地说。
本次活动以 “红色精神” 为内核,以学长学姐的真实成长经历为载体,既解答了新生在学业、实践、规划中的困惑,更让红色文化与奋斗精神融入了大学生涯的起点。未来,学部将持续打造 “红色光影” 宣讲活动,邀请更多优秀学子、行业榜样分享经验,让同学们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敢闯敢试、勇于担当,把个人成长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书写属于青春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