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部学科带头人简介

发布时间:2019-06-26
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部
浏览次数:24536
分享:

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简介

  

  曾繁华,管理学博士,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湖北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市劳动就业服务促进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荷兰蒂尔堡大学做访问学者、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做高级研究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理论与政策。

  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及《财政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出版近10部著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软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湖北省与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与武汉市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项目等30余项。

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湖北省及武汉市人民政府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励及科技进步奖10余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

代表性教科研课题(主持):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科技创新供给侧高质量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2020年1月-。

  2.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湖北省科技创新供给侧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政策研究,2019年10月-。

  3.湖北省统计局项目: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跃迁机理及政策研究,2015年4月。

  4.武汉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武汉市创新驱动人才评价体系及机制研究》,2015年。

  5.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技术转移体制机制创新研究》。2015年。2015BDF005。

  6.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科技金融创新与政策研究》,2015年。

  7.2017年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提升湖北省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的对策研究。2017ADC022。

  8.201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项目:《提升湖北省科技创新供给侧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HBZZ-2018-04。

  9.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全球技术垄断竞争力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0GXS5D238,2010.5—2012.12。

  1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于市场产权的城市出租车经营权政府管制研究》,课题编号:09YJA90197,2009.11—2012.9。

  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2010)。教技函[2007]70号:编号NCET-07-0856。

  1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市场产权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批准号:05JA790084。

  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隐形就业问题研究》(1992—1995)。结项号:01818。

  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暴利问题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1995—1999)。批准号:95CJB005。

  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如何最大限度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优势—一个新的技术转移理论与应用分析框架》(2000——2003)。批准号:00CJY004。

 16.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与模式研究:—一个新的企业技术竞争力提升的理论与应用分析框架》(2007—2008)。立项号:[2007]056。

  17.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武汉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2007—2008)。武社文[2007]4号07009。

  18.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企业技术竞争力提升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2007—2009)。立项编号:2007AA401B06。

  19.财政部“九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外商抢占中国市场问题研究》(1996—1999)。批准号:财人字[1996]137号。

  20.财政部“九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国企业技术成长机制及竞争力研究》(1999—2001)。批准号:财人字[1999]71号。

  21.武汉市“九五”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武汉市外资的利用、管理及服务问题研究》(1997—2000)。批准号:1997[2号]05。

  22.湖北省科技厅“九五”软科学重点课题:《湖北省“以市场换技术”结合机制研究》(1997—2001)。课题编号:972P1507。

  23.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竞争战略及中国企业的对策》(2002年12月—2004年11月)。编号:2002032207。

  24.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竞争战略及中国的应对战略》(2003—2004)。课题编号:2003AA405B02。

代表性论文:

  1.科技创新供给侧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十大关系”[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36(03):11-19.

  2.“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9,35(09):124-127.

  3.“营改增”促进了我国工业绿色增长吗?[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07。

  4.信息技术发展与制造业工资增长[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07.

  5.“双创四众”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3):44-50.

  6.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6,(11):113-120.

  7.经济增长与供需均衡——基于市场产权理论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6,(05):5-10.

  8.Fanhua Zeng, Wei-Chao Huang, James Hueng,On Chinese Governmant’s Stock Market Rescue Efforts in 2015.Modern Economy, 2016,7,411-418.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6 in SciRes.http://www.scirp.org/journal/me.

  9.包容性创新驱动武汉经济发展指标构建与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05):45-50.

  10.专利资产证券化运行机理及专利技术产业化路径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02):109-113.

  11.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4):45-50.

  12.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24期。

  13.曾繁华、陈建军:技术垄断竞争问题研究回顾及评价,《财务与金融》,2015年第1期。

  14.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跃迁机理与对策——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23期。

  15.技术垄断竞争力与中国经济转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8期。

  16.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有效性,《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9期。

  17.碳税与排放权交易制度比较及碳税实施问题研究,《财政研究》,2014年第5期。

  18.市场产权视野下地方债务风险和银行风险同步放大机理及化解研究,《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19.“产业技术垄断竞争力研究”,《管理世界》,2013年第1期。

  20.城市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理论基础、模式及政策建议”,《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12期。

  21.碳排放和能源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阻力研究——基于2020减年排目标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13年第4期。

  22.提升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金融政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5期。  
  23.
中国上市银行缓冲资本的顺周期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2年第3期。

 

◆ 代表性著作

  1. 科技创新供给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政策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04.

  2.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01.

  3.中国工业经济的结构转型与路径演化[M],中国市场出版社,2016.12。

  4.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政策研究[M],2017.12.

  5.中国科技金融创新与政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12。41万字。

  6.技术创新竞赛与技术垄断竞争[M],中国市场出版社,2015.12.

  7.中小企业金融边缘化与融资制度创新研究[M],2012.11.

  8.国家经济安全的维度、实质及对策研究——基于外资并购视角的案例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9。

  9.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竞争战略及中国企业的应对战略[M],2008.9.

  10.基于市场产权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个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及其博弈框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 代表性奖励

  1. 中国企业技术成长机制及竞争力研究——一个新的技术转移理论与应用分析框架[M],于2006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以市场换技术”的结合机制与战略[R],于2006年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3. 中国企业技术成长机制及竞争力研究——一个新的技术转移理论与应用分析框架[M],于2005获武汉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4.中国企业技术成长机制及竞争力研究——一个新的技术转移理论与应用分析框架[M],于2004年获得湖北省政府第4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二等奖。

  5.论市场所有权[J],于2005年获武汉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隐形就业新论[M],于2003年获得湖北省政府第3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

  7.隐形就业新论[M],于2000年获得武汉市政府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

  8.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划分与目标定位[J],于2001年获湖北省政府第2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

  9.市场产权成本及其经济学意义[J],于2009年获武汉市政府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奖”。

 10.中国企业技术成长机制及竞争力研究——一个新的技术转移理论与应用分析框架[M],此书于2002年“在南五省(区)人民出版社第二十四次优秀社科读物评奖活动中,荣获优秀图书奖”。

 

    近年来,一直从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工业企业经营与管理》、《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国际直接投资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前沿》等多门本科生课程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