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徐晓曼)王祖法,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荣获武汉城市学院第一届、第三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第十届湖北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省级三等奖,第八届湖北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省级优秀奖,2021年、2023年“最美落雁好老师”,第七届湖北省青年学者论坛优秀奖。
用心用情,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
自研究生毕业后,王祖法便投身于辅导员工作,由于深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从辅导员岗位转岗至思政课教师之后,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早晚自习的效果,王祖法老师会跟着学生一起上早晚自习,利用部分早晚自习的时间给学生宣讲时政、考研、思政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的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思政教育服务。通过主题班会、早晚自习、进学生寝室、一对一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学生处理实际困难的问题,引领学生发展。其中学生卢青云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汉康自主创业年销售额过亿,所带2017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班级,考研录取率达到23%。
在2020年,王祖法老师作为2017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一班的大家长,心里始终装着每一位学生。寒假期间,他坚持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联系,就像一位细心的父亲,确认每一个孩子的安全和近况。当他拨通卢青云同学的电话时,得知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消息。原来,卢青云并没有回到家中,而是选择留在了武汉,参与援建雷神山医院。那一刻,王祖法老师的心中充满了敬佩与感动。他仿佛看到了卢青云同学在那片繁忙而充满希望的工地上,挥汗如雨,自强不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见义勇为的精神风貌,也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厚社会责任感。王祖法老师对卢青云同学的这一事迹印象极为深刻,他觉得这不仅仅是对卢青云个人优秀品质的肯定,更是对学校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彰显。随后,卢青云同学的这一善举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新京报》等国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如同一股暖流,涌进了全国在校大学生的心田。他的事迹也激起了无数青年的共鸣与敬仰,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和力量源泉。
言传身教做学生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一门理论性的课程讲深讲透讲活,能够让学生喜欢,具有很大挑战性。新模式下,王祖法老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将思政课中高大上的道理生动呈现并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他鼓励学生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并用PPT、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这种做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政课的真实性,觉得课程内容亲切、接地气,还促使她们将党和国家的政策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感受到传递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2级会计学3班的陈婧雯,每当提起王老师的思政课,总是满脸的幸福和感激。她说:“王老师的思政课,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摒弃了传统枯燥的说教,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记得有一次讲经济政策时,王老师结合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导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课堂气氛也总是热烈而充满活力。”
正是这种有趣的形式,让陈婧雯所在的小组,在王祖法老师指导下从教室的小讲台,讲到全国的大舞台,获得2024年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我来讲展示比赛荣获全国二等奖(本科组)。在筹备比赛的过程中,陈婧雯所在的团队也面临了来自专业领域的巨大挑战。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她们虽然对思政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专业术语的精准把握和思政表达方式的运用上面对着未知与困难,导致比赛脚本经历了多次反复修改。而每当她们遇到难题或困惑时,王祖法老师就像是一位灯塔守护者,总会在第一时间为她们照亮前行的道路。王老师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每当学生们提出问题时,他总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无论是办公室还是教室,都是他们师生交流的温馨场所。王老师不仅会用专业的眼光指出脚本中的不足,还会耐心地引导她们如何更加精准地使用思政类词汇,让脚本的整体质量得到质的飞跃。“王老师每一次指导都一针见血,充满深度,让我们深刻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提高,耐心指导的同时,也鼓励我们表达观点,让大家在一次次实践中共同进步。”陈婧雯说。这种既严格又充满温情的指导方式,让陈婧雯和队友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与力量。最终,她们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在全国的大舞台上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
实践与理论并重,共育时代新人
同时,王祖法老师还注重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鄂豫皖苏区革命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等,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进一步升华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感受思政课的魅力。在王祖法老师的引领下让同学们自己讲授思政课。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老师的教学方式独特又高效,不仅扩展课堂内容还拓展我们的思维,在讲解知识点时条理清晰,还会结合历史一同讲解,如在讲传统法律文化在讲解现代法律体系时,王老师引入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内容。比如介绍战国时期魏国李悝编纂的《法经》。还在讲解道德与法律关系时,老师着重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的融合。以“诚信”为例,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贯穿于合同订立、履行等各个环节,让我们对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清晰。”2024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李梦娇说。
守正创新,做教学改革的先行人
课堂之外,王老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作指导,密切关注学生和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2024年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第一作者在新华网发表学术论文1篇,同时获批2024年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1项,第一作者撰写文章《关于“扎根革命老区 推进红城办学 开创民办高校沉浸 式红色研学思政育人新模式 ”的研究报告》荣获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全国一等奖,对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祖法老师始终认为思政课必须与专业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思政课不仅要体现真实性,更要展现出其服务性和思想引领的感召力。“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思政课更加热爱并钻研自己的专业,培养他们成为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公民。”王祖法老师说。为实现这一目标,王祖法老师从学生的专业出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与学生的专业精神相融合。在授课过程中,用专业发展的案例,包括专业学科的建设背景、发展前景、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职业规划、人生发展等鲜活案例,来阐释思政课中的高深理论知识。这样做不仅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讲,还能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发挥我们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让学生真正走进思政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深耕细作,成为具备大国工匠精神的实力建设者,最终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祖法老师说。
“守正创新、实干进取、努力拼搏、做好自己”这不仅是王祖法老师从教多年来的总体感想,也是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王祖法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能够激励更多学生勇于追求梦想,不断前行,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坚守初心,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