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王奕)“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近日,我校城建学部工程造价二班卢森,以复试77.7的优异成绩,考取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实现从工科到经管类的转型,零基础成功逆袭。
选定目标,以职业规划驱动考研选择
“回家乡发展” 是卢森考研的核心动力。在大三上学期,他便明确表示:“我希望未来能扎根家乡。”因此本地院校的地域优势和就业资源成为了他选择学校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在专业选择上,卢森却面临难题 —— 多数大学研究生阶段未开设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经过深思熟虑,卢森下定决心决定跨专业考研。在网上搜索与工程造价相关专业时,工程管理进入他的视野。该专业聚焦质量、过程可靠性研究,与他对生产过程质量把关检控的兴趣高度契合,这让他毅然决定转向管理学领域深造。
为避免在院校选择中走弯路,卢森与家人商议后,选择报读学校的考研机构获取专业指导。机构结合其需求,为他推荐了包括中北大学在内的多个院校。 最终,卢森选定中北大学作为考研目标。因为他的舅舅曾毕业于该校研究生,能够在备考过程中为他提供学习指导与经验分享。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为他做出选择的关键因素。
零基础工科生的经管破局
“专业课基础为零,再加上我英语很差劲,开始那会儿真的挺难的。”提及考研之初的感受,卢森坦言。由于他英语基础薄弱,且无专业课基础,好在数学成绩优异,高考时取得了130多分的好成绩。基于此,他在复习时间分配上进行了科学调整,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逻辑、作文和英语的学习中,对于数学,在保证不落下的前提下,投入相对较少的时间。这种理性的自我认知和合理的时间分配,使得他在备考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备考期间,他合理安排时间。大三到暑期集训,通过学习英语单词和管理类联考知识打基础。集训阶段,他注重重难点的学习。冲刺阶段,查缺补漏,把重点放在总结归纳上。他还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借助舅舅的关系联系上一届学长,获取专业课真题和知识点。通过网络搭配B站韩超、张伟男等名师网课,构建知识体系。
在漫长的考研征程中,卢森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配合考研培训的进度每天稳步推进学习任务,因为前期基础打得扎实,在冲刺阶段,他并没有感到过度疲惫,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复习之余,他还注重劳逸结合,将自己热爱的硬笔书法作为放松方式。即使在考研压力较大的时期,他依然坚持每天晚上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写字,在笔墨的世界里舒缓压力,调整心态,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一“码”破局,多轮考核显实力
“疫情期间,我负责收集各班核酸截图,当时提交情况参差不齐,部分班级文件命名混乱,汇总难度大。”针对考官对他简历中“组织能力强”这一表述的提问,卢森回忆道,“我以管理员身份创建二维码发给班长,大家扫码上传时,小程序自动按姓名学号命名并打包文件,既提升效率,又避免错漏。”
除此之外,考官还对考生卢森展开多维度考察。在口语环节,要求其进行自我介绍并阐述自身优缺点;专业课问答时,老师考虑到卢森跨专业背景,围绕工程造价及质量管理相关内容提问。综合能力考察环节,考官询问了他的入党经历。
凌云之志,终见理想之光
卢森成功上岸的故事,正如他的座右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所描述的那般。考研初期,或许在旁人眼中只是个试图跨专业的普通工科生,前路充满未知与质疑,就像幼小的凌云木无人在意。但凭借清晰的未来规划、科学的学习方法、坚韧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卢森在备考路上稳步前行,不断积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