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教师风采】周雅乔:六年坚守辅导员岗位 她用创新晨读点燃学子学习热情
发布时间:2025-08-12
发作者:本站
发浏览次数: 485

新闻网讯(记者 尹耀清 陈贝倪)当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办公室的窗台,外语学部辅导员周雅乔老师就开始了她对学生学习成长的精心规划。眼下她正在筹划的晨读2.0版本,无疑是一项充满创新与期待的计划。为日语班增设日语早读,开发趣味单词游戏,针对考研学生开设晚自习专题辅导,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她“让学生们爱上学习本身,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的教育理念。

 

说起推动早读改革的初衷,周老师的语气温和而真诚:"当时看到同学们早读时的状态,有的在休息,有的在小声交流,作为老师确实有些担忧——毕竟语言学习离不开开口练习。"这位2019年入职的资深辅导员,始终在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现在很多同学都抱着‘上大学就轻松了’的想法,可能对大学学习有些误解。”周老师回忆道,早自习班级里三十多位同学虽然都坐在教室里,但整体氛围比较安静,连翻书声都显得漫不经心。“那段时间我经常思考到深夜,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激发同学们主动开口的热情。”周雅乔老师向来是行动派,但她更注重因势利导。面对早自习的沉闷,她并没有责备学生,而是把班委召集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班级的核心力量,不仅要做好信息传达,更要发挥引领作用。早读氛围需要改善,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带动同学们积极参与。”

 

周雅乔老师对班委的要求是出了名的“严”,却严得有章法。她在第一次班委会上就说:“在座的各位,你们不光是捧着书本的学生了。班里三十多号人的节奏要跟上,老师的安排要落地,这更像在经营一个小小的‘团队’。”周老师的严,从不是随口提要求。“我要的不是‘戳一下动一下’的乖孩子,是能自己抬头看路、带着大家往前跑的‘灵活派’。”周老师对班委分工有着清晰规划:班长要统筹全局,学委要带动学风,团支书要精通团建事务,生活委员要管好班级“钱袋子”,心理委员要敏锐捕捉同学情绪……“一个班委管5个人,8个人就能带好37人的班级。”她用这样的逻辑,让团队协作意识深植人心。在周老师眼中,班委身份意味着“更多责任”而非“特殊待遇”。

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周老师也是费尽心思。她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讨论会:一次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职业规划”四个字,点了好几个同学,同学们都表现出迷茫,周老师却说:“那就从‘如果现在能选,你想每天醒来做什么’开始说。”那场讨论从七点持续到九点,同学们各抒己见。周老师定期也会组织外语角的活动,她会交给不同班委策划,从写方案到做新闻稿,全程放手锻炼,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独当一面。并且周老师要求每学期每位班委必须完成规定时长的公开演讲,主题自定或由她指定,讲完后不仅她会点评,还要演讲人接受所有班委的打分。“PPT逻辑混乱、表达卡顿、主题不突出……”周雅乔老师从不避讳指出问题,有人同一主题讲了三四遍仍未达标,就一遍遍修改重讲,直到所有人都认可。这种“压力式”训练,让不少曾怯于表达的学生,渐渐能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

 

“有话直说,别绕弯子”——周雅乔老师认为,明确的指令不是强硬,而是对时间的尊重。她常提醒学生:“线上发消息别问‘在吗’,直接说事儿。大家时间都宝贵,高效沟通才能快速达成目标。”“能面对面就别线上,能语音就别打字。”周雅乔老师认为,面对面交流能传递更多情绪和细节,小到任务安排,大到矛盾调解,看得见表情、听得到语气,问题往往解决得更彻底。“与其在宿舍刷手机,不如出去多走走。”这是周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同学们参加运动会需要训练,她说:“去练吧,挥汗如雨总比窝在宿舍有意义。”在她看来,操场奔跑的收获、活动中结识的朋友、实践里碰的“钉子”,都比屏幕里的碎片化信息更有价值。

晨光中,周雅乔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学生们大声朗读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对她来说,问心无愧就够了——但她的脚步从未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