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学院(2006年——2020年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工作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引导全体教职工用心、用情、用力去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凝心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格人才,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获全国民办高校优秀思政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湖北省委组织部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评“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十佳平安校园”;连续8年获评“武汉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机电工程学部教工党支部顺利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
强化“育人”意识 在学生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上下功夫
青年一代属于可塑性很强又事关民族未来的群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学校党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校内各单位和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项工作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立德树人纳入中心环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建设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努力培养有远大理想、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奋斗精神、品德修为的新时代大学生。
领导率先垂范,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党委书记王军、校长陈建勋率先走上讲台,带头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思政课,其他院领导也先后走进课堂上思政课,齐心协力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思政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的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承担着重要责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能不能在思政课课堂上有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把大是大非问题理直气壮地讲清楚,事关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党委书记王军多次在公共课部思政教学中心开展专题调研和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思政教学中心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在思政课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授透,把学生的疑惑问题研究透,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把道理解释透,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关注世界、正视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思政课教师坚定政治站位,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首创并坚持“德育奖学金”制度 激励学子德业俱进
2006年以来,在全国高校首创并坚持“德育奖学金”制度,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肯定。包括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全国100多家新闻机构和新闻媒体对学校这一创新做法进行了重点宣传和报道。截至2020年,共发放德育奖学金4834450元,共有9982名学生获奖。
“德育奖学金”制度将专业素质以外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创新素质、文化素质等纳入考评范畴。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义务献血、拾金不昧、救助伤残等,都可成为加分奖项。德育奖学金的设立,激励了学子们德业俱进,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学生脱颖而出。近5年,有1410多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重大科技竞赛中荣获大奖,有360多人次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多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优秀大学毕业生荣誉称号。2007届毕业生杜诚诚,身残志坚,乐于奉献,坚持8年利用业余时间为盲人讲解电影200多场,帮助7000多人次的视障人士实现“看电影”心愿,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最美志愿者”,“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接见。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卢青云于2020年1月28日至2月9日,在援建武汉雷神山医院现场鏖战了十天十夜,把书本所学深化为身体力行,处处冲在最前沿,脏活累活抢着干,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防疫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我校2014届物流专业毕业生肖雅星发起组建 “武汉医护酒店支援群”微信群,发起并带动武汉300多家酒店提供8万间房间为63家定点医院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肖雅星的善举在社会上反响极大,多家媒体报道她的事迹,学习强国以《“90后”发起酒店支援群》为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风雨中的青春力量”为专题宣传她志愿者故事,央视新闻频道也连续两天对她做了密集报道。学生李龙带领同学们免费为弱势群体进行法律援助服务,义务代理了10多桩民事诉讼案件。张玉娟把重病母亲接到学校,一边学习一边照顾母亲,自强不息。资教生王倩和双胞胎妹妹王影一起放弃城市高薪工作,用爱照亮山村孩子的求学路。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护理专业6000多名毕业生中有4000多名校友挺身而出,战斗在抗疫一线,用精湛的技术、忘我的精神、无畏的勇气直面病毒,救死扶伤。还有很多校友、师生勇敢地逆行而上,成为社区的志愿者,雷神山、火神山和方舱医院的建设者,各类防疫物资的生产者、组织者、运输者、捐赠者,在各个岗位上展示了学校师生的奉献和担当。
构建管理育人体系 鼓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风帆
围绕学生管理重点,学校以推行早晚自习制度,开展“无手机课堂”行动、“文明寝室创建”行动,制定班级建设目标、班级公约,评选优良学风班级、学风建设标兵等先进典型等为抓手,纳德育内容于日常具体管理之中,教育学生处事有规,交往有节,文明立身。
“每天1份课程作业,2句外语对话,5道高数题,10个外语单词”。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心理健康工作。在本科一、二年级中执行早晚自习制度,并开出自习“2510”任务单,引导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勤奋,争取好的学习成绩,自习情况好的学生可以在综合素质成绩上获得加分。
长期坚持辅导员与学生《安全一对一谈话制度》,通过关爱、解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安全一对一谈话制度》要求每位辅导员“一对一”和学生谈话,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增进与学生的感情、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帮扶学生成长为主。谈话内容可以涉及学生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爱好特长、校内生活、学习目标、亲情爱情、实习就业、社会热点等。辅导员将每次谈话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学工处每月检查一次并将谈话情况进行通报,每年对辅导员谈话情况进行等级评定。
为了让课堂的“低头族”抬头听课,学校自2014年起,以创建“优质课堂”为抓手,开启“无手机课堂”行动。在每个教室的讲台上放一收纳盒,贴上“请自愿将手机放入盒中”字条,大力提倡学生上课上交手机,摆脱手机干扰。刚开始学生不太习惯,慢慢地变成了自觉行动,上课前自觉将手机放入收纳盒中。“无手机课堂”让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做好笔记,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校长陈建勋等校领导定期深入学生寝室,查看卫生状况和学生住宿条件;学工处制定了寝室文明公约,下发到每个学生寝室;学部领导、辅导员坚持每周到学生寝室走访检查,强调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应在寝室文明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同时寝室各成员的表现也直接影响起综合素质得分……以寝室卫生为切入点,纠正学生的不良作息、卫生习惯,引导学生是以“文明课堂”和“文明宿舍”创建为抓手,教育学生处事有规,交往有节,文明立身。修身立德、增强集体荣誉感,创造和谐愉快的寝室生活,把寝室真正建设成为“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帮扶”的重要场所,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生活情操,更好地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精细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推动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办学以来,学生考研录取率不断提高,近3年,学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11%以上,居全省同类高校首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全过程全方位立德树人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固树立 “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和各学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使课堂内外都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坚强阵地,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立德树人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育人的主阵地。“30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10天建起火神山医院、12天建起雷神山医院……”在教学中,教师们将发生在身边活生生的战“疫”故事引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分析党的领导在这次抗疫斗争的核心作用,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抗疫斗争中的现实意义,将“生命”“责任”“国家”等宏大的关键词与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让“疫情给国家治理体系带来的挑战”、“这次疫情显示出我们国家制度的哪些优势”这些问题变得非常具体,让大学生在课中获得了政治认同,更加坚定努力学习、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理想和信念。
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让所有课程都上出“德育味”,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融,实现思政课程与各课程同向同行。
打造立体课堂,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在实践中强化育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做义工,开展各项义诊活动,安排学生临床实习等,使课程思政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思政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组织学生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让学生畅谈观后感,让他们的思维在不断引导和碰撞中,变得更加理性和思辨。
2021年,学校成功转设站上了新的起点,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将继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积极营造出所有场所都是育人场所、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职工都有育人职责、所有岗位都是育人岗位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喜迎建党100周年。记者倪佩芬 袁晚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