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教师学术研究与写作能力,深度拓展文创领域研究视野,有效激发师生参与高水平创新赛事的热情,2024年12月5日,在我校南一报告厅精心筹备并成功举办专题培训讲座,特邀在学术研究与文创领域造诣深厚的知名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冯桂林担任主讲嘉宾。此次讲座吸引了来自各学院的众多教师以及学生代表,现场座无虚席,学习氛围热烈浓厚。
讲座伊始,冯教授以教师报告写作作为切入点,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从学术规范的宏观视角切入,结合多年丰富的评审与写作经验,详细解读了教师报告写作过程中的规范要求与核心技术技巧。冯教授着重强调,选题是调研报告的根本,选题精准才能立意新颖。他通过列举大量经典学术案例,深入剖析了如何运用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个别等科学归纳方法,精准捕捉具有研究价值的学术问题。在选题原则方面,冯教授指出,教师应时刻保持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紧密关注时代变迁所带来的新现象、新问题,紧扣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聚焦社会热点难点议题,确保研究课题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意义。同时,他提醒研究者,资料是调研报告的基础,唯有资料详实才能取信于人,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多渠道收集权威数据与一手素材;分析是调研报告的条理,逻辑清晰才能精准勾勒研究对象全貌;归纳是提炼思想的关键,深入提炼方能挖掘研究深度;表述则体现研究者功底,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是打造精品的必要条件,这五大要素构成了调研报告创新的核心要义。
在报告写作的具体环节指导上,冯教授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细致讲解。他强调,标题是学术报告的“第一印象”,应具备高度的概括性与吸引力,能够精准提炼研究核心;导言部分要巧妙设置,通过清晰阐述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自然引出研究主题,激发读者兴趣;正文内容的组织需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合理运用数据、案例等论据支撑观点;结论部分则要对研究成果进行精炼概括与升华,突出研究的创新性与实践价值。此外,冯教授还特别提到,研究假设的合理构建是研究开展的重要前提,主体内容的详实论述是研究深度的体现,而切实可行的建议则是研究成果转化的关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对待、精心打磨,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升学术报告的质量与竞争力。
在文创领域研究分享环节,冯教授展现出其跨学科的深厚知识储备与前瞻性视野。他围绕文创产品的写作风格,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文创产品文案的特点与创作技巧,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与市场调研案例,深入探讨了文创产品资料分析归纳的有效方法。冯教授指出,文化创意设计的动力之源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及对当代社会文化需求的精准把握。他深入剖析了文创产品日用化过程中面临的健康问题,从材料安全、功能设计、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解读,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对文创产品未来在智能化、个性化、可持续化等方向的发展做出了前瞻性预测。此外,冯教授还对城镇化发展与智力转型、原生态状况、民干整体状况与现实困境等调研报告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引导师生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社会问题,挖掘研究课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针对备受师生关注的挑战杯大赛备赛问题,冯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赛事指导经验,倾囊相授宝贵建议。他特别强调,参赛作品的写作绝不能陷入“为参赛而写作”的误区,研究者应当将目光聚焦于真正有价值的社会问题,以调研为契机锤炼自身科研能力、提升学术素养。只有放下功利性的包袱,以纯粹的学术追求投入研究,历经反复打磨与深度思考,才能锻造出经得起推敲的精品之作。在选题标准上,参赛团队必须立足时代前沿,选取具有时代性、重要性与新颖性的课题,确保研究课题能够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实际问题;在作品架构方面,冯教授详细讲解了挑战杯大赛的评审标准与规范要求,指导师生如何构建科学合理、逻辑严谨的作品框架。他特别指出,优秀的参赛团队不仅需要成员具备敏锐的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拥有出色的文字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冯教授鼓励师生珍惜挑战杯大赛这一宝贵机遇,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与赛事筹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他语重心长地强调,挑战杯大赛不仅是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更是锻炼个人综合素质、培育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平台,希望大家能够全身心投入,在赛事中收获成长与进步。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热情高涨,纷纷就教师报告写作中的难点问题、文创研究的前沿方向、挑战杯备赛的具体细节等踊跃提问。冯教授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探讨,现场思想碰撞激烈,学术氛围浓厚。
此次专题讲座的成功举办,为教师提升学术写作水平、拓宽文创研究视野提供了专业指导与智力支持,也为师生备战挑战杯大赛指明了清晰方向、增强了信心。参与讲座的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详实、案例生动鲜活、指导具体实用,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在学术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更为未来的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受益匪浅。未来,武汉城市学院将继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与培训活动,助力师生在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