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记者 蔡海燕)近日,我校2025年度“落雁十佳青年”评选结果揭晓,2022级城建学部城乡规划专业彭若婷获评“爱岗敬业”代表。在三年大学时光中,她逐光而行,向阳而生,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在学生工作、志愿服务、学科竞赛等多个领域绽放光彩,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彭若婷与学生工作的缘分,始于内心深处的热爱。初入大学,在红安校区,彭若婷便以班长的身份,开启了她的追光之旅。面对《建筑制图》这一专业难题,她主动申请制图室作为晚自习教室帮助大家练习,考前在班群里标注课程重难点帮助同学复习。清晨,她总是提前10分钟站在教室,带领同学们晨读。这份坚持,不仅帮助班级专业课全员通过,更让班级成为“晨读模范班级”,然而,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大二学年,彭若婷意外落选班长,陷入了深深的失落与沮丧。在图书馆角落暗自落泪时,大一辅导员刘建国老师的一番话:“为什么向日葵总朝着太阳,是因为它经历过风雨,依然选择向上生长”,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方向。在看到校团委公开招募任职,怀揣着对学生工作的热忱,她毅然报名并成功入选。自此,她开启了在学生工作道路上的奋进之旅。
作为校团委学生副书记,她肩负着分管校团委办公室社团管理部和大学生艺术团的重任,同时负责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和大学生资助中心的联络工作。任职期间她统筹策划校园十佳歌手、校园舞蹈大赛、社团文化节、社团游园会、校园音乐会和草坪音乐节等30余场校园活动,用创意与执行力为校园文化注入活力,坚持把每场活动举办成大家的风采展示会。其中,五四合唱活动让她至今记忆犹新。从台前到幕后,从活动前期的筹备到现场的执行,彭若婷与各学生组织成员们齐心协力、双向付出,大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最终让五四合唱活动圆满落幕。
在专注学生工作的同时,彭若婷始终将学业放在首位,专业和德育成绩稳居第一,荣获38项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在学科竞赛的赛场上,彭若婷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实力。大一时参加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的失利,不仅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成为了她前进的动力。大二起,她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不断突破自我。在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她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省级三等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在2025年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中,面对仅有35天创作时间的紧张挑战,她在图书馆结识的伙伴介绍下,迅速组建了5人团队。确定作品雏形后,团队成员每晚面对面深入沟通,反复打磨细节,并在5天内多次向指导老师请教修改。作为团队统筹者,彭若婷带领大家攻坚克难,最终以3张系列作品斩获省级二等奖并入围国奖。大学三年,她共收获了4个重量级奖项、9个省级奖项以及36个校级奖项。
此外,彭若婷也从未放下对志愿服务的坚持。自红安雷锋月与志愿服务结缘后,她便将课余时间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在红安县觅儿寺镇幼儿园的志愿服务经历,成为了她记忆中最温暖的片段。她陪伴孩子们做游戏、教他们唱歌画画,用耐心和爱心为孩子们带去了欢乐与关怀。从那以后,彭若婷便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她报名参加光谷马拉松,凌晨四点坚守起点,连续6小时举牌引导,用微笑为选手护航。作为23级新生班助,她主动关怀适应困难的同学,当发现新生同学因想家哭泣时,彻夜陪伴其谈心,用自身经历传递温暖。暑假期间彭若婷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乡村调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这些点滴善举,让她在奉献中找到了成长的意义。如今,她的志愿时长已累计100多小时,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她传递温暖、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
“学业为重,学生工作为主,坚持参加竞赛和志愿服务。”彭若婷始终清晰地规划着自己的大学生活。尽管身兼数职,事务繁杂,但她总能合理安排时间,在各个领域游刃有余。绘画、陶艺、跑步和弹吉他是她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方式。支撑她一路坚持下来的,是内心坚定的信念,是他人的认可,更是老师们的鼓励与帮助。
从班级讲台到校级舞台,从竞赛赛场到志愿一线,这条路充满荆棘,但每一步都算数。彭若婷始终以“追光者”的姿态,在不同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激励着更多的学子,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就像她在日记中所写:“青春最好的模样,是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