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开展2025年暑期前教师集中学习研讨宣传材料.

发布时间:2025-06-30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517
分享:

 

城建学部开展2025年暑期前教师集中学习研讨培训

 

为深化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城建学部于2025年7月24日至30日开展为期三天半的教师集中学习、研讨与培训活动。本次活动以教师专业成长与工作攻坚行动为主题,采用“分散研修+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教科研项目申报、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为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分散研修,6 月24日下午、26日、27日(共2.5天),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新专业申报、教科研项目申报、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毕业设计、教学档案规范性、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制定专业三年行动计划等主题,分系或相关系联合开展研修。

6月24日下午,各组围绕智能建造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解构与教学策略创研讨论会,工程软件、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智慧城市与空间规划等新专业申报与建设进行研讨,明确新专业申报和建设的基础和可行性策略,为新专业申报及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图1 王晓琴介绍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图2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专业申报与建设研讨

6月26日上午,各组围绕如何产出高质量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申报、新工科项目申报与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方面进行研讨及经验交流,提升教师项目申报、论文撰写以及参加教师创新大赛的能力和水平。研讨会上,孙望强以“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刘燕以“新工科项目申报及建设”,张洪雁以“建筑工程和计量的新.生.活”,臧园以“参加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要点”为主题开展专题培训,引发了教师们热烈讨论与交流。

 

图3刘燕介绍新工科项目申报与建设

6月26日下午,各系围绕教学档案规范性进行研讨,强调了统一规范要求。通过研讨形成统一标准,让课程档案从“零散存放”变为“系统管理”,让实践档案从“被动记录”转为“主动支撑”切实服务于课程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6月27日上午,各组围绕毕业设计规范性、毕业设计多方向高质量指导策略研究以及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等内容进行研讨。汪琴、龙一飞、张玮、王晓琴,周楚兵、臧园、李婧琳、叶超等老师介绍了经验。通过交流研讨,老师们提升了毕业设计指导和学生学科竞赛的指导水平,为新学期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4 龙一飞分享毕业设计指导经验

 

图5 周楚兵分享毕业设计指导经验

6月27日下午,各系围绕学科专业方向、特色发展、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实验室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通过研讨,各系明确各专业今后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确保各专业建设有序推进。

 

图6专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研讨冉然发言

第二阶段:集中学习。6 月30日全天,围绕课程创新、教学过程规范等主题,学部集中组织教学质量提升专题研修活动。

6月30日上午,省级一流课程《微生物学》负责教师龙一飞以《微生物学》知识图谱建设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她从课程简介、课程结构、教育管理界面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学》建设情况,为教师在数字化教学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学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学副主任鄢小虎以学校教科研政策,制度解读为主题对学校文件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期望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依照规定整理课程档案,并积极致力于科研工作,以取得更丰富的科研成果。此次政策解读帮助教师们明晰教学、教科研规范和要求。

 

图7龙一飞介绍《微生物学》知识图谱建设

 

图8鄢小虎解读学校教学制度和文件

6月30日下午,城建学部邀请了国家住建部科技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委员、国家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专家、湖北省产业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彭波教授来校做题为《工程建设数字交付的探索与思考》讲座。彭教授以其深厚的学识从政策解读、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校企合作三个层面为教师们呈现了一堂生动丰富的工程建设数字交付课。此外,彭教授还从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和行业创新三个层面对智能建设进行了详尽阐释,极大地拓展了教师们的视野,并加深了他们对行业及学科未来发展的认识。

 

图9彭波教授讲授《工程建设数字交付的探索与思考》

经过3.5天的深入学习与研讨,教师们普遍认为收获颇丰,他们一致表示要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教科研、学生培养工作中来,持续提升业务能力,为学部及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