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学子风采】蹇映宏:当班级的好班长,边疆的好青年!

发布时间:2025-10-12
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部
浏览次数:209
分享:

新闻网讯(记者 许佳仪)巍巍昆仑山下,大漠胡杨林旁,一位年轻的身影已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党委组织部奋战近三年。从班长到西部志愿者,蹇映宏用无悔选择诠释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芳华。

服务基层的志向并非偶然。早在2019年大一寒假,疫情骤然来袭,“闲着不如实干!”父母的一句话,让他投身民间防疫志愿组织。此后60天,蹇映宏熬至凌晨三点核对全国捐赠数据,协调蓝天救援队将护目镜、防护服送达荆州市辖区内的十多个乡镇医院。当4月返乡,他带回的除了一纸“优秀共青团员”证书,更有对服务的刻骨认知。为保障2020年线上教学与论文答辩顺畅运行,他课前积极与教师沟通,成为大家的“知心人”。三年如一日参与招生咨询,悉心指导考生填报志愿,助力学子圆梦。带领班级在创新赛事中摘金夺银,班级德育与专业奖学金占比达全专业四分之一,全班青年大学习完成率93%,毕业时入党率、考研率、就业率均位居学部前列。

他视班级如家。担任两届新生班级助理,成为新辅导员的得力臂膀;利用班费购买打印机方便同学,他说:“同学们都在考公考研,我就让他们把资料发给我,我打印后再送到大家手上,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三年仅收班费不足两千元,毕业相册班费付款后人均仅付五元。当2022年底疫情政策调整,他主动穿上防护服留校奋战,转运阳性同学、分发自备药品,深夜护送高烧学子就医,毕业前夕,他提前返校主导毕业论文格式审核,营造互助奋进的温暖氛围。

初抵边疆,语言关、严苛的保密纪律都是挑战。他迎难而上,快速适应高强度工作要求。在组织部工作期间,他精准编制单次笔试预算逾60万元;高效审核100余人次工龄认定材料;牵头制定科室年度预算累计超2000万元,他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科室将经济干部培训班交付给他。面对32名处科级学员名册,他通宵修改七遍主持稿。开班式上,当聚光灯灼烤额角的汗珠,他突然想起大学辩论赛的致胜要诀:“当你心怀真诚,话筒自会替你说话。”那次培训的结业合影里,站在后排的他笑容舒展。

温暖在民间自然生长。泽普县金湖杨景区黄昏,他和同伴因错过末班车困守路边。路过的维吾尔族大婶见状,硬将整袋馕塞进他们怀里:“带着路上吃!”当他与同事自驾车深陷沙地时,路过的情侣默默垫石推车,脱困后仅摆手道:“都是中华民族嘛!”这些温馨瞬间让他真正读懂了在新疆常见的标语:“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2023年启动“京昆专家行人才项目”时,他结合在校竞赛经历力主增设农业板块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板块,获得了科室及部门领导的支持与肯定,作为项目骨干,他对接北京与师市相关单位,推动100万元“京昆专家行人才项目”落地实施,促成北京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源精准投放第十四师昆玉市,进一步促进第十四师昆玉市本土人才的成长。

“我第一次来昆玉时,这边连大型商场都没有,更别提外卖了。”如今蹇映宏漫步昆玉街头,蜜雪冰城的电子音与外卖骑手的呼啸让他百感交加。这座曾无超市、无奶茶店、基础服务几乎为零的城市,正以惊人速度生长。而他的办公桌上,100万元援疆项目进度表与经开区岗位申请表静静并置,两年服务期满之际,他选择延期一年,各类工作的顺利交接和新人的成长还需要时间,也还需要他不断付出,他说:“今后的这一年,将自己的经验积累传递给新人并帮助他们成长,让原有的工作顺利承接不出差错,就是我最重要的任务。”

得知入选“2024-2025年度考核全国优秀”拟推荐名单那晚,蹇映宏说: “每一粒落在沙漠的种子,都藏着让沙漠变绿洲的野心。”从最初面对上级机关时的忐忑,到三个月后独立带队远赴杭州组织干部培训班并圆满完成任务,他在磨砺中飞速成长。他说:“三年服务期满后,我会继续留疆,计划转向经开区或企业经济岗位,我希望将大学积累的创新创业经验,更深融入边疆发展热土。”

回顾征程,蹇映宏寄语学弟学妹:“西行需要‘归零’心态,不畏环境差异;工作贵在主动提炼方法;更须铭记初心——正如目睹沙漠中崛起的昆玉新城,复兴征途呼唤无数肩膀扛起时代重担。”他以青春为笔,以担当为墨,在辽阔边疆续写着属于奋斗者的壮美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