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顺利完成国内第一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省级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标志着我院的工商管理学科到达国内民办院校一流水平。本文节选自《湖北省高校省级重点培育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总结报告》的第一节“概述”部分。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于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属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学院于2002年设立工商管理学科并开始招生,逐渐发展成包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流管理[1]、财务管理、会计学7个本科专业的工商管理学科专业群,迄今已有近16年的办学历史。在办学过程中,我院工商管理学科主要为武汉1+8城市经济圈、长江沿江经济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并成长成为我院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的优势学科之一。
201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工商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工商管理专业完成省级独立学院重点专业项目建设,是全国首批省级独立学院重点专业之一。在此基础上,2013年2月,我院工商管理学科立项为“湖北省高校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湖北省教育厅“鄂教研函[2013]1号”文件),正式启动了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的建设工作。2014年11月,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为加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建设,召开中期建设会议,对前段工作进行总结,并对重点培育学科建设工作的关键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和督办,并下达了专项经费。
项目立项之初,确定了三大项目建设目标:
第一,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业、特色发展、凸显优势”的办学理念,创新民办二本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到2018年把我院工商管理学科办成湖北省同类院校中一流,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
第二,在工商管理学科领域取得教研、科研的标志性成果。
第三,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与研究机制。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经过五年时间的建设,优化了我院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了师资队伍素质,取得了教研科研的丰富成果,实现了虚拟仿真为特色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有力地加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凸显了我院工商管理学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1.1学科专业建设
项目期间,项目组紧紧围绕建设目标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着力建设工商管理学科与相关专业,打造工商管理学科专业群,重点培养“高素质本科创新、创业、应用型管理人才”,逐渐形成了:以工商管理学科为核心,包含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7个本科专业的专业群格局(见图1.1)。

图1.1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学科专业群
其中,2009-2013年,工商管理专业完成了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建设,建成了省级重点专业;2014年,工商管理管理专业获得“中国校友网”五星级专业评价;2017年,工商管理管理专业获得“中国校友网”六星级专业评价。2013-2018年,物流管理专业完成“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物流管理专业获批院级重点专业。
1.2 师资建设与教科研
按照“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动态优化”的方针,本项目积极选派教师进行国内学术交流与学习,并通过引进与自我培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师资结构得到优化。
学部现有教师6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博士(在读)4人;院级骨干教师2人,院级骨干培育教师4人。所有的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硕士学历,6名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学部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华盛本大学、泰国西拉瓦大学、台湾(地区)朝阳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见图1.2)。

图1.2 2017年,项目负责人陈卫平(后排右5)参访泰国西拉瓦大学洽谈合作事宜
项目建设期间,项目团队教师取得了以下主要教研、科研成果:
(1)项目团队教师立项主持国家教育部项目4项、省级教研项目2项、厅级教科研项目5项,院级项目35项。
纵向课题标志性成果,见表1.1:
表1.1 本项目的标志性纵向课题
|
序号 |
类型 |
名称 |
级别 |
主持人 |
时间 |
备注 |
|
1 |
教学研究 |
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创新教育的探讨 |
省级 |
魏宁 |
2014.1-2016.12 |
结题 |
|
2 |
教学研究 |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协同构建研究 |
教育部 |
唐时俊 |
2018.1- |
在研 |
|
3 |
教学研究 |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体系构建研究 |
教育部 |
唐时俊 |
2018.1- |
在研 |
|
4 |
教学研究 |
基于大数据视角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研究 |
省级重点 |
唐时俊 |
2014.06-2018.05 |
结题 |
|
5 |
教学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 |
教育部 |
杨捷 |
2018.10- |
在研 |
|
6 |
教学研究 |
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理念的财务管理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
教育部 |
胡汇 |
2018.10- |
在研 |
(2)项目团队发表教科研论文160篇,其中37篇论文发表于国家权威、中文核心、EI、EI与CPCI检索等刊物。
标志性成果,见表1.2:
表1.2 本项目的标志性研究论文
|
序号 |
论文名称 |
第一作者 |
年份 |
发表刊物 |
备注 |
|
1 |
农业产业化的创新路径 |
唐时俊 |
2014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权威期刊 |
|
2 |
CEO tenure and ownership mode choice of Chinese firms: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 |
谢群勇 |
20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
国外A类核心期刊 |
(3)项目团队出版专业教材13本,很好地满足了工商管理学科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参见“附录3:教科研成果(3)”。
(4)项目团队立项省级、院级教学质量工程5项,较好地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参见“附录3:教科研成果(4)”。
1.3 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项目期间,建成了院“经济与管理学部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现有实验室总面积约3956.1平米,实验设备资产总值约1506.7350万元,设备完好率99%,生均值5398元。本项目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宗旨,构建了七大教学模块(见图1.3),营造了完整的经济与管理专业综合实验实训环境。
目前,中心管辖:工商管理模拟综合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财税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企业财务仿真综合实训室、金融实训室、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室、房地产营销实训室和报关实训室(见图1.4)。中心的实验教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专业基础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创业实训”三层校内实训体系。

图1.3 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模块




图1.4 ERP沙盘实训室(左上)、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训室(右上)、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室(右下)、企业财务仿真综合实训室(左下)
2016年,由于工作成效显著,中心被评为院级示范实验(训)室,见图1.5。

图1.5 院级示范实验(训)室授牌
1.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与成果
2016年9月,项目团队申报成立了我院“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建设了由专业导师指导的3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和众”创新创业实验室(B125)、KIWI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B246)、经济与管理创新创业工作室(B250)。这为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竞赛成绩与水平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同类学科前列。
首先,2013-2017年,经管学部学生“挑战杯”获奖共计21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见图1.6)。
其次,7个本科专业全面普及专业课外竞赛活动,五年来专业性竞赛获奖共计87项,其中多项竞赛水平达到全国一流,如:“学创杯”2016-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一等奖。


图1.6 左:陈卫平主任(左三)在“新道杯”大赛指导ERP协会KIWI团队;右:黄翘云(右二)老师指导学生荣获“挑战杯”国家二等奖。
再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与专业活动已经形成整体性文化氛围,参赛项目、年均获奖情况趋于稳定,年均获奖及获得发明成果学生达170余人次,五年来累计707人次。
在上述创新文化氛围之中,工商管理学科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的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也日益增长与活跃。2013-2017年,获得国家级、省级、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5项,直接参与学生人数达160余人次,有力地促进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
1.5 工商管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
本项目将人才培养与武汉1+8城市经济圈、长江沿江经济带的发展相结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于2014、2016年两次修订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应用能力。近年来,毕业生获得省级优学士论文奖15篇;同时,学生综合就业率到达90%以上,为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了约4500名“能创新、会创业、懂应用”的高素质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表1 .3 毕业生综合情况
|
届别 |
毕业生数 (人) |
综合就业率 |
协议就业率 |
|
2014届 |
807 |
87.73% |
80.43% |
|
2015届 |
732 |
92.90% |
82.21% |
|
2016届 |
815 |
92.27%% |
84.41% |
|
2017届 |
700 |
91.29% |
78.82% |
1.6 社会影响
项目期间,我院工商管理学科专业群的建设不断发展与深化,取得了一系列学科专业建设成果:工商管理专业建成省级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完成“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获批院级重点专业;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获批院级示范实验(训)室;建成院级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我院工商管理学科的建设水平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成为湖北省同类院校中一流,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 2014年,工商管理管理专业获得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Cuaa.Net)五星级专业,达到中国独立学院一流专业评价;
② 2017年,工商管理管理专业获得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Cuaa.Net)六星级专业评价,达到中国独立学院顶尖专业评价;
③ 2016年,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申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④ 2017年,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组织承办了“湖北省民办(独立)高校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协作组年会”,中心的办学条件与教学水平得到了全省40余所兄弟院校领导、专家的好评;
⑤ 2016年,经济与管理学部成为“湖北民办高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联席会”理事单位;
⑥ 2016年,经济与管理学部成为“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
⑦ 2018年,经济与管理学部承办“跨专业平台全国师资研修会”,来自桂林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北第二师范、齐齐哈尔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山东工商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单位的60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此次培训。
⑧ 近年来,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经济与管理学部接待了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武汉工商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文华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湖北商贸学院会计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等高校专家参访团。
综上所述,从总体上看,本项目的建设目标已经全面完成:
第一,项目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业、特色发展、凸显优势”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民办二本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办学质量从根本上得以提升。
第二,项目建设在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不断取得教研、科研的标志性成果:省部级教研项目立项5项,完成1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37篇,其中,中文权威期刊1篇,国际A类期刊1篇;出版教材、论文集13部;获得院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第三,项目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学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与研究活动实现制度化。项目期间,学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及课外科技活动成果丰硕,取得了“挑战杯”全国二等奖1项等标志性成绩。
[1] 注: 2014年国家教育部新专业目录将“物流管理”独立设置为一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