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简 报
2024年第1期 总【第138期】
武汉城市学院 二〇二四年四月十八日
本 期 目 录
◆2024年教务处工作要点
◆学院开学周教学运行情况
◆激发创新力,闪耀教学风采
◆精益求精,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教学教研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扎实开展专业自评工作
◆2022-2023学年本科毕业论文抽检结果
一、2024年教务处工作要点
2024年,教务处将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2026年合格评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教学工作内涵发展。
1、对标合格评估标准,规范教学档案
(1)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理清教学档案管理思路。
(2)明确责任分工,自上而下,全员配合,形成学院、教务处、学部、各系、教师层层联动,层层负责的局面。
(3)分层审核,严把质量关。通过统一标准,不断检查,抓好“回头看”工作,提高教学档案质量。
2、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深化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2)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构建学院“大思政”环境。全员动员,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进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推进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建设优秀校级精品课程和优秀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课程内涵建设,争取省级一流课程多赛道多类别申报获批。
(4)坚持以评估思想理念引导教学改革。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全面对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刻苦学习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强调教育产出质量。
3、日常教学运行管理
(1)对标2026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通过“废、改、立”等相关举措,优化教学制度,强化教学制度建设,规范日常教学管理。
(2)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严格落实《武汉城市学院课程教案编写及管理规范》、《武汉城市学院课堂管理条例》等相关制度,发挥准则、规范的导向性作用,加强日常课堂管理。
(3)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制定2024年“专升本”考试工作方案、落实实施教育厅举办高校工作实施基本规范49条细则,积极准备专升本计划申报、考试组织、出卷阅卷、普通考生录取、退役大学生士兵录取等相关工作。
(4)结合学院各校区的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的编排每学期课表,注重教学规律,保证周学时平衡,做好多校区教学编排与调度。
(5)针对上一年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检结果,制定严格的工作方案,对本年度毕业论文严把指导教师关、严把选题关、严把指导过程关、严把答辩关、严把诚信关,与学部齐抓共管,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6)严格学籍管理,严把“三关”,创新学籍管理理念。高度重视学籍注册,把好学生入口关;审慎把控学籍异动,抓好学生流动关;严格审核毕业信息,守好学生出口关。把学生对学籍服务需求作为基础,及时学习和了解国家各类学籍管理精神和动态,创新管理理念。
(7)加强教材管理,提升政治站位,严格教材选用。加强对学部教材选用工作的检查监督,确保选用教材拥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鼓励自编教材,促进教材高质量建设,打造高水平自编教材;通过使用大学教材与数字资源精准服务平台,使教材选、管、采更高效,促进教材信息化管理。
(8)狠抓涉考人员考务培训,加强监考人员责任心教育,研判考试环境,科学安排多校区排考,规范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二、学院开学周教学运行情况
根据学院2023-2024-2学期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所有学生已于2024年3月4日正式上课。本学期学院共开设课程590门线下课程。
1、教学准备情况
教务处在开学前印制并发放了本学期所有教师课表、学生课表和教室课表。订购并发放了教材:发放教师用书482种,数量1013本;学生用书526种,数量122549 本。
教务处在开课前多次提醒学部要求教师严格依据课表按时上课。各学部教务办通过电话、QQ群和微信等方式提前通知即将上课的教师上课时间和上课教室,提醒乘车路线,并要求教师带齐教学文件。
2、教学检查情况
一直以来,全院高度重视开学期间的检查工作。开学第一天,院领导、教务处、督导组及各学部教学管理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到监控室和教学区进行巡视及听课,检查教师到岗、学生到课率以及课堂教学秩序等情况。从检查情况来看,各教学环节、教学区整体秩序平稳有序,同学们精神面貌良好,学习气氛活跃。但仍发现一些问题:
(1)个别课堂学生入座不合理,坐的太靠后或者太集中。
(2)个别教室教学设备有故障,多媒体画面不清晰。
(3)个别课堂师生缺乏有效互动。
三、激发创新力,闪耀教学风采
国家级一流课程、第九届教学成果奖颁奖仪式暨武汉城市学院第四届高校教师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根据湖北省第四届教师创新大赛相关工作部署安排,学院积极响应,并于1月至4月组织了武汉城市学院第四届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以下简称“校赛”)。本次活动由教务处统筹组织举办,得到了学院各教学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为了确保比赛的公正公平,大赛组委会邀请了5位教育领域的专家评审担任“双盲”评审委员会专家。这5位专家分别来自知名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科背景,为赛事的评选提供了权威的技术支持。
本次校赛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参赛教师们展示了各自在教学创新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卓越成果。通过学部初赛、校内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以及优秀奖7个,共计18个获奖团队,充分展示了学院教师在创新教学方面的创新成果和突出贡献。按照竞赛规程规定,教务处将为获奖团队进行奖励,同时将获奖的前三名团队《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汪琴团队、《数据结构》周凤丽团队和《家具设计》钱宇团队推荐至湖北省第四届高校教师创新大赛。截止目前教务处已完成省赛团队推荐的相关工作,进入省赛评比环节,各教学团队已于4月完成省赛评选。
武汉城市学院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情况
获奖 |
课程名称 |
学部 |
主讲教师 |
团队教师 |
组别 |
一等奖 |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 |
城建学部 |
汪琴 |
徐冰霜、周曼,刘燕 |
中级及以下组 |
一等奖 |
数据结构 |
信工学部 |
周凤丽 |
张晓芳,杨艳霞 |
副高组 |
二等奖 |
家具设计 |
艺术学部 |
钱宇 |
叶国庆、余瑛、陈亚斌 |
正高祖 |
二等奖 |
《物理化学》 |
医学部 |
孙世猷 |
姜晓晔、雷雪 |
中级及以下组 |
二等奖 |
中外设计史 |
艺术学部 |
李璇 |
钱宇、叶国庆、张纯 |
中级及以下组 |
三等奖 |
人体形态学 |
医学部 |
吴际 |
李道、梅燕、肖琛嫦 |
副高组 |
三等奖 |
操作系统 |
信工学部 |
夏文娟 |
江伟,黄革新 |
中级及以下组 |
三等奖 |
日语视听说 |
外语学部 |
方兰 |
施晓慧、徐茜、刘琳珂 |
中级及以下组 |
三等奖 |
工程测量 |
城建学部 |
赵跃萍 |
陈青、李婧琳、郑先君 |
副高组 |
三等奖 |
角色造型设计 |
艺术学部 |
袁帅 |
王坛 张静 |
副高组 |
三等奖 |
体育 |
公共课部 |
彭辉 |
刘子健、胡冰砚 |
中级及以下组 |
四、精益求精,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为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务处继续推进开展 2024 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教务处针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全面修订建议,以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这一修订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和全面素养的优秀人才,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了课程结构,加强了选修课专业模块化建设,旨在建立学科专业性及尝试跨学科交流多样性,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
五、教学教研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强化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这一过程中,教务处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学院教学教研项目建设相关研讨会,并诚邀学院领导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要求,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推进手段,努力培养紧跟教育发展潮流,适应学院实际发展情况的高质量课题。
经过全院的共同努力,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24年初,学院教学教研项目捷报频传:《数据结构》、《机器视觉》等5门课程成功获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项,医学部蔡州老师的《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课程“三融合”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城建学部龙一飞老师的《优势学科群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两项课题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另有2项课题获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荣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的殊荣。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教务处将继续坚持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加强项目建设指导和过程管理,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数量与质量双向发展。学院将充分利用这些项目建设的成果,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为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贡献力量。
六、扎实开展专业自评工作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促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加快提升教学质量和创新服务能力,促进本科合格评估工作顺利进行,教务处积极组织参与集团启林研究院专业自评工作。
为确保自评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教务处引导学部围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指标,完成了基础数据调研工作。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基础数据,学部对学院各专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建设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务处于4月15日上午和4月17日组织了现场研讨会,邀请了学院领导和学部负责人、专业代表共同参与讨论。逐一对学院各专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评促建,通过自评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力求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发挥各专业的优势,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七、2022-2023学年本科毕业论文抽检结果
我院2022-2023学年度在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中总计上报论文3558篇(含无论文情况319篇),据抽检评议结果统计,我院被抽检到论文66篇,覆盖7个本科学部,33个本科专业,其中9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涉及4个学部,6个专业。
针对此次抽检结果,学院积极响应,教务处立即组织召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结果反馈及整改提质工作推进会,会上各学部就本学部抽检结果进行总结汇报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论文质量监控方案。会议强调务必强化抽检结果运用,切实做好以下三点:一是以源头入手,提高选题质量,学部组织具有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资格的教师,根据立题的基本原则进行命题,围绕本学科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导向,准确概括选题内容,以小见大,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避免选题大而空。二是各学部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指导教师责任心,强化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规范性;三是全院上下要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督查和规范管理,共同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报:董事长、院领导
发:城院各学部、院直属各单位
武汉城市学院教务处编制、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