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地:社科阅览室5(307)
索书号:K892.1/74
小时候,清明大概是我最没有概念的一个节日。后来经历了家中老人的陆续离去,清明这个节日便在绵绵细雨下染上了萧索悲戚的味道。有时甚至会觉得这样一个节日更应该在秋末或隆冬时节,而非万物复苏的早春。在世间生灵都在肆意生长的季节,念及熟悉的亲人却早已离去不会再归来,岂不更加悲伤?
直到读过这本《清明》,方才更深地体悟到中式生死观中生生之韵的传统时间美学。
清明无论是作为节气还是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下的文化沉淀在作者精炼通俗的语言表达和哲意深远的叙述表达中,透出中式生活的氤氲镌美。
在春雨洗去冬日沉寂和枝桠上的尘土之际,我们也为逝去的亲人清尘扫墓,摆上祭品果点,在纸烟袅袅中传递一份思念之情。
书中除了介绍清明的历史由来之外,主要的篇幅还详细描绘了清明节的十大民俗:扫墓、祭拜、踏青、荡秋千、斗鸡、风筝、蹴鞠、插柳、食俗,在56幅精美古画和精致的排版下,风清月明的古人春意似乎要破纸而出,今古共赏。
一本书读下来,我对中式生死哲学有了更深的体悟。在万物生长的盎盎春意中整理坟茔,缅怀故人,正是中国人对于逝者独特的尊重之情。
在这个悠远又明媚的节日里,踏青、游玩、扫墓、祭拜,生之灵动与死之静谧并重,谱写出的是一曲清雅又温柔的“向死而生”。
推荐人:徐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