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8:30~22:00

当时只道是寻常—《浮生六记》阅读推荐
发布时间:2025-06-19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82

 

馆藏地点:社科阅览室4

索书号:I264.9/67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美的回忆录”“晚清小《红楼梦》”。书中以真挚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与妻子陈芸的日常生活、悲欢离合、游历见闻及人生起伏,既有烟火气的温情,也有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

沈复与妻子陈芸的故事被称为“中国文学中最动人的爱情之一”。两人志趣相投,赏月品茶,吟诗作画,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他们的感情在平淡中见深情,却因家庭变故以悲剧收场,读来令人唏嘘。书中对插花、园林、茶道、书画等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雅致情趣。即使物质清贫,也能将日子过成诗。对快节奏的现代人有启发意义。印象最深的是前面三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和《坎坷记愁》。

《浮生六记》从《闺房记乐》写起,语调轻快活泼,才子佳人的甜蜜生活跃然纸上。“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读完不能忘怀。

《闺房记乐》是《浮生六记》中最动人的篇章,记录了沈复与妻子陈芸(芸娘)从青梅竹马到婚后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段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却在柴米油盐、诗词酒茶中透出超越时代的深情与默契,讲述了陈芸这位被林语堂誉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的故事。沈复十三岁初见芸娘,见她“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当即向母亲表态:“若为儿择妇,非淑姊(芸娘)不娶。”婚后生活清贫,但二人以诗书、山水、花月为乐。芸娘擅烹茶,沈复爱插花,夏日荷花初放时,芸娘将茶叶置花心,次日取出,以泉水泡之,“香韵尤绝”。二人共论诗文,芸娘虽未受正规教育,却能从“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中品出妙处,沈复惊叹其灵性。他们的爱情没有才子佳人的套路,只有“夜半共读《西厢》”的亲密,“贫病中互相扶持”的坚韧。

《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中极富生活美学的篇章,记录了沈复与芸娘如何在清贫中经营雅致生活,将寻常日子过出诗意。此篇展现了明清文人的闲适情趣,也透露出沈复夫妇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堪称“古代生活美学指南”。沈复以石叠山,以苔造景,在方寸之间营造山水意境。芸娘提出“插花宜单不宜双”,以简素为美,花枝旁必配小石或昆虫,增添野趣。二人自制“沉速香”(沉香与速香混合),在雨天闭窗焚香,营造“香雾隐隐绕帘”的意境。雅致不在富贵,而在心境。即使家徒四壁,仍能因一盆花、一盏茶而自得其乐。芸娘以腐乳为美味,以虫鸣为音乐都让我很触动——真正的风雅,与功名利禄无关,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皆有乐趣。《闲情记趣》如一幅工笔小品,提醒我们:生活的趣味,从来不在远方,而在眼前的一茶一饭、一花一虫之中。

《坎坷记愁》中,芸娘病逝,家道中落,与前面闺房的欢乐和闲情志趣形成强烈反差。欢乐越真切,越让人生发“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感慨。《坎坷记愁》的笔调从轻快欢愉转向沉重,真实记录家庭变故与苦难,是《浮生六记》中最沉痛的一章,记录了沈复与芸娘从美满生活到家破人亡的悲剧历程。如果说《闺房记乐》是“诗酒趁年华”,那么此篇则是“世事一场大梦”。沈复用克制的笔触,写尽人生的无常与世态的炎凉,读来令人扼腕。《坎坷记愁》是一曲挽歌,写尽美好被摧毁的过程。它提醒我们:人生欢愉如朝露,而痛苦往往更为长久。但也正因如此,那些曾经的温暖,才更值得铭记。

从《闺房记乐》的甜蜜,到《坎坷记愁》的破碎,沈复以亲身经历诠释“浮生若梦”。

《浮生六记》如一杯清茶,初品是风花雪月,再饮却尝尽人生百味。它提醒我们:在无常中珍惜当下,在庸常里寻找诗意。若你愿静心走进沈复的世界,或许会对“浮生”二字有更深的领悟。

荐书人:郭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