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记外语学部17级优秀毕业生尹文浩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外语学部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外语学部
“理解当代中国”:武汉城市学院精彩呈现“外研社·国才杯”演讲赛 (通讯员 曾宜玲) 在樱花盛开的4月,武汉城市学院外语学部成功举办了备受瞩目的“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理解当代中国”演讲比赛,该比赛于24日圆满结束。本届比赛的主题是“The Chinese Dragon Is Good”,旨在激发学生们从全球视野出发,通过细腻且独到的视角,用心雕刻“中国龙”的形象,讲述其丰富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和全球舞台上的重要意义。 比赛初期,来自武汉城市学院各专业的近百名学生积极参与,提交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视频演讲作品。这些演讲围绕“中国龙”的历史和民俗,探讨了中西方龙的差异,并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学生们展现了广泛的思维和生动的表达能力,表达了对国家的自豪感和浓厚的爱国热情。 在初赛的激烈竞争中,15名学生突破重围,成功晋级至充满挑战的复赛。复赛环节包括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和评委提问,竞赛氛围虽紧张但活力十足。评委团由廖钰惠、冯赛枫和殷慧智等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他们对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在校园复赛中,即兴演讲环节尤为引人注目,涉及了包括“特种兵旅游”和“MBTI性格测试”在内的流行话题及重要社会议题。选手们展示了卓越的表达能力,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最终,三位选手凭借稳定的表现和专业知识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到省赛阶段。他们不仅展示了深厚的语言技能和敏捷的思维,而且在评委的提问环节中显示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同时为外语学部增添了光彩。 外语学部对此赛事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多年来,通过不懈的宣传和精心组织,学部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这一赛事不仅允许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英语的热情,锤炼了应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作为国内一流的赛事,“外研社·国才杯”专注于提升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并致力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及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洞察。外语学部将继续支持这一活动,推动外语专业人才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考研上岸中国人民大学 离“翻译梦”更近一步 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潜梦婷)外语学部2020级日语专业1班学生郭灿,近日成功上岸中国人民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郭灿与自己心目中的学校失之交臂。进入大学后,她不满足于此,想要看看自己的潜能有多大,在大一就立志考研,并为之努力学习。 郭灿非常注重平时每一步的积累,总绩点均在4.2分左右,大三之后的绩点是在4.5以上,且多次获得专业素质奖学金。 在备考前期,郭灿经常6点起床,越到后面起床越早,晚上10点离开图书馆,洗漱完后又背书到12点多。她给自己定阶段性目标,做成计划表,每个阶段需要完成什么任务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当心态不稳定压力较大时,就想想冯琳和徐枫灿这样的优秀人物,从她们身上获得精神补给,打起精神继续前行。 让郭灿感受最深的是,在临近考试时,她点进自己关注的日语学习公众号文章,没想到考试时知识点派上了用场,这也让郭灿深刻体会到平时多注意观察、多留意、保持思考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的重要性。 回顾自己的考研路,郭灿也是感慨万分。虽然她的初试成绩排第三名,复试也在有效名额内,但在北京这样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城市,还是很有压力。在复试前,她把自己的音频发给老师,让老师给予指导,渐渐调整好心态,最后成功上岸。 对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郭灿也有自己的规划,她希望今后从事翻译工作。“我平时喜欢读科幻小说和历史小说,也想过靠自己翻译文学作品,未来也想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翻译国内小说,输出中国的文学作品,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虽然我读的不是专硕,但是之前的翻译老师说学硕也可以当翻译,进而就有了这方面的想法。”她表示,一直很崇拜外交部翻译官张京,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可能从事翻译工作就感觉很美好。 “你所看到的惊艳,都被平庸历练过。”郭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也可以。只要坚定理想信念,明确目标,踏实行动,不断坚持,就有实现理想的可能。
焦少华履历 外语学部2019级日语系2班学生 2021年荣获“名师出高徒”授课比赛“二等奖” 2022年拿到了PPT设计师证书 2022年九月开始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实习 2023年一月进入日本京瓷集团开启赴日实习 目前就职于日本交流実習就職センター负责武汉,江西,河北区域大学生赴日交流实习就职业 他的赴日故事 他说: 美丽的风景,需要跋山涉水 精彩的人生,需要自己争取 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年,焦少华就报名参加了赴日项目,通过面试等待赴日的过程中,疫情来袭,赴日项目由此中断。但是这次坎坷并没有打消他的赴日念头。在线期间他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时常和外教聊天提升语言水平了解日本文化,积极学习中国百科知识,备战翻译考试。这段时间的不断学习,也为他的文化输出能力打好坚实基础。2023年初,已经大四的他正式开启了赴日旅途。他也成为三年来首批挑战出国的同学,为学弟学妹们开启了赴日实习的大门。 到达日本后,他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工作期间,他积极结交各国友人,交流中日文化,并在公司年会上发表讲话,并收获热烈的掌声。由于他的出色的工作能力,他工作的企业因此也非常看好武汉城市学院学生专业能力,并已经正式挂牌成为武汉城市学院海外实习就业基地,优先选择聘用城市学院学生。 面对公司社长多次挽留希望他能继续留在企业继续工作,但是焦少华毅然决然还是选择回到祖国,我们听听他怎么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正踏入日本以后发现我们从书本,新闻,短视频中学习到的很多东西很片面,很多文化不一样,很多习惯不一样,它们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现在的发展知之甚少,对中国的文化不够了解,六个月我尽可能的感受日本的文化,同时也尽可能的让日本的同事朋友了解我们的文化与当今中国的发展,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太小,所以我加入了日本交流实习就职中心,希望回国继续发挥专业帮助更多的同学去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 如今武汉城市学院日语专业赴日带薪实习工作也是学长在负责,在此我们也希望更多学弟学妹能走出去看看世界,去看看更广袤的天地,打开认知,将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新闻网讯(记者 许晶晶)安静的自习室里,灯光下有两个身影,正在低着头学习,时不时还会同时抬起头看对方一眼,会心一笑然后继续低头看书。这两位经常在自习室学习的学生,正是我院外语学部2020级日语2班学生吴思宇和漆泽良。两人在考研期间相互鼓励,相互成就,吴思宇上岸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漆泽良考上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 “我们一起读研究生吧!”大学里,吴思宇和漆泽良相恋并约定一起考研,开始为共同的目标付出行动。漆泽良从2023年4月开始准备考研的复习,吴思宇紧随其后。两人首先确定了自己的考研院校,然后朝着各自的目标努力。备考期间,他们俩经常相约到考研自习室学习,坐同一张桌子,各自做着自己的事,相互不打扰。学习累了,就牵着手到操场上散散步,在夕阳下畅想美好未来。一起备考的时光,辛苦而甜蜜。 “吴思宇温柔可爱,我很感谢她陪我走过这段路,有她在身边我很幸福。”这是漆泽良对伴侣的评价。备考后期,漆泽良每天忙于背政治题,朝六晚九几乎不间断,重复枯燥的背书让他感觉很难熬。吴思宇知道后,就陪在他身边听他背书。每当漆泽良情绪低落时就陪他出去走走,有时候路上遇到小猫,吴思宇就拉着漆泽良撸猫,调整状态。漆泽良说:“她是一个很乐观的女孩,总是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开导我,看着她和小猫一起玩,阳光照在她身上,我也感到心里有一道光。” “漆泽良处理事情很冷静,在他身边我很心安。”这是吴思宇对伴侣的评价。接近考试那段时间,吴思宇状态出了点问题。她每天背百科词条背得很焦虑,觉得自己的进度没跟上其他人,心情有点烦躁。漆泽良就握着她的手安慰她,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来。两个人相互鼓励,温暖彼此。吴思宇说:“我是一个很难静下心来的人,很多时候做事情有点浮躁,对学习也是三分钟热度,但是漆泽良会耐心开导我,让我觉得有他在身边真好!”两个人互相包容,互相体谅,最后顺利通过复试,成功上岸。 在他们两人看来,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就是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对方带到了自己的未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