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乔治城大学研修之旅

发布时间:2019-04-08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3512
分享:

乔治城大学研修之旅

外语学部    詹蓉

 

 

去年716日至84日,我有幸参加了外研社赴美国乔治城大学研修项目。在为期20天的培训中,我获益良多。这次研修不仅仅使我对外语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异国他乡的人文风情。这些经历也使我更进一步地思考,该如何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更好地将语言与文化结合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下面我将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乔治城大学之行。

学习篇

本次培训课程持续三周,第一周主要是围绕跨文化交际和交际教学法展开,第二周和第三周注重的是思辨教学与测评。培训课程形式非常多样化,除了有精彩的专题讲座,我们还经常会有小组讨论,课堂活动方案设计,与留学生一起参与课堂互动以及进行课堂观摩等。整个培训下来,我有如下体会: 第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融于日常的语言教学,而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Lucas 教授针对跨文化交际所做的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明白,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差异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最终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地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第二,培养良好的语言交际表达能力离不开对于思维的培养。从课堂观摩的情况来看,我发现西方外语教学课堂更多是以启发式为主,很少去罗列语法规则或词语的用法,而是主要以讨论的形式,采用归纳法促进学生语言的输出,而讨论即为思维运作的呈现。这一点确实与我国的外语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国内的课堂,学生似乎更愿意在沉默中倾听,而在这里,课堂的气氛要活跃很多。如何将倾听转为表达,化被动输入为主动输出,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将要关注的重点。第三,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的多样化。Steeley教授介绍了如量表,问卷等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学习进程,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使我对于形成性评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詹蓉稿件\QQ图片20190404111025.jpg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詹蓉稿件\QQ图片20190404111032.jpg

生活篇

研修首日,我们参观了位于华盛顿的乔治城大学的老校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古老的天主教风格的教学楼愈发显得宁静而肃穆。走进教学楼,徜徉在幽静的长廊间,触摸着长廊两旁红色的墙壁,踏着柔和的光影,内心获得了喧嚣都市中久违平和之感。教室里的陈设令人想起了庄严的法庭,身处其中,仿佛可以聆听到先贤们的高谈阔论,让人不由得对学术产生敬畏之

在研修之余,我们还游览了华盛顿。这座城市让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在新闻上频繁出现的白宫,而是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不管是文艺气息浓郁的艺术博物馆,还是颇具奇幻色彩的自然博物馆,漫步其间,会不由得惊叹于艺术大师们的匠心独具,亦感叹这世间万物之绚烂瑰丽

在没有研修任务的周末,我们乘坐大巴去了纽约和费城。在纽约,我们白天漫步在绿草如茵的中央公园,夜晚参观了高耸入云的帝国大厦,在大厦的顶端俯瞰纽约,一派繁华一览无余;相比起纽约的喧闹拥挤,费城真的是一清新静谧小城费城虽小,但也有它的骄傲,富兰克林的《独立宣言》便诞生于此。费城唐人街也是一大特色,我们在异国他乡,也品尝到了地道的兰州拉面,真是喜不自胜。

大半月的游学结束后心中依然甚是怀念。于我而言,本次美国之行不仅仅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开心的是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志同道合的教师朋友们。我将带着这份美好的回忆,努力前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奋斗。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詹蓉稿件\QQ图片20190404111035.jpg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詹蓉稿件\QQ图片201904041110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