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田怡繁 摄影:周思语)近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成功从美国追索回38件流失的文物艺术品,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024年4月28日,我校信工学部党建会于2101,2102教室开展了以“文物回归,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时政热点讨论。
此次讨论分为两个小组,1,2支部为第一小组,3,4支部为第二小组,围绕主持人提出的三个问题展开。在文物回归方面,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要实现文物回归,文化传承,我们应该如何做?文物回归,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讨论伊始,主持人阐述到:文物的回归不仅是物质的回归,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将为研究历史、传承文明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展望未来。紧接着,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在文物回归方面,我国取得了如下成就:2019年,在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见证下,796件流失文物成功返还,这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最大规模的流失文物回归。此外,我国还促成了1800多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对于如何实现文物回归,文化传承,同学们表示:我们要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完善保护机制和措施,确保文物安全。通过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培养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运用现代科技和手段,创新文化传承方式,让文物活起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物回归和文化传承。文物回归,让文化传承有了更具象的体现,文物是历史的实物见证,它们承载着过去的信息,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的演进。文物的回归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让人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文物的回归也有利于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本次讨论的成功开展,让同学们对文物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培养了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我们相信,随着文物的回归和文化传承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