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丽,信息工程学部计算机系主任,副教授,骨干教师,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数据结构》负责人,主讲《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主持参与并完成多项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和教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会议和期刊上发表教科研核心论文多篇,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蓝桥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项,多次荣获“最受学生欢迎教师”、“优质课堂教师”、“落雁好老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必修课程,也是计算机类专业考研核心课程,具有理论知识面广、实践应用性强、学习难度大的特点。课程所涵盖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一种计算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周凤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普遍理论基础薄弱、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打造移动智慧课堂,构建教学生态系统
课程团队教师们在周凤丽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业余时间,录制教学视频,搜集、制作、整理各类教学资源,借助超星平台,建设了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库,打造线上可学习、资源可获取、师生可交流、知识可共享的教学生态系统。采用 SPOC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课堂上将课程基础知识点与各类竞赛试题、考研试题及面试题等紧密结合,并及时将业界最新研究动态引入课堂;课后根据平台提供的学生测试成绩与相关数据对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和帮扶,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有效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2、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周凤丽老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课前发布教学内容和要求,并通过设计分层次的课前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根据学生线上预习反馈情况,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实时投屏发布在线抢答、在线测试、内容讲解、总结巩固等,组织学生对课前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深入,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共性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课后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章节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未达到测试平均分和未参加测试的学生发送邮件或提醒,给予相应的学业预警,让学生能够持续性地跟进课程学习;同时借助 ACM在线测试平台,在平台上引入蓝桥杯竞赛、ACM 竞赛的练习题,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分层教学。
3、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
周凤丽老师依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案例,在加强学生计算思维与逻辑思维锻炼和增强学生动手编程能力的同时,还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布置小组作业,引导学生加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周凤丽老师始终将诚信教育、创新思维锻炼、信息素质培养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
4、亦师亦友,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周凤丽老师工作时认真严谨,生活中亲切可爱,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学生们眼中,周老师就像一位邻家姐姐,总是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个人,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排忧解难。不少同学在学习上产生了疑问,考研遇到了困难,生活中出现了困惑,经常会与周老师交流。对于学生而言,周老师亦师亦友。即使是一些毕业多年的学生,仍然会和周老师保持联络,和她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生活趣事。周凤丽老师也一直默默关注着学生的点点滴滴。受到学生的喜爱,看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这也是作为老师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