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启壮 15级应化一班学生,在校期间,连续两年获得专业素质奖学金。一次性通过四六级考试,其中四级577分,六级502分。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二十四届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一等奖。2018年以总成绩374分,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考取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研究生。
毛毛虫的改变
我是一个从湖北十堰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孩子,生活背景一般,家庭情况一般,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像只平淡无奇的“毛毛虫”。高考的失利让我一度自我否定,感觉前路有点渺茫,再三思索,还是选择了本科,上大学后,我决定克服身上的惰性,可是flag好立,要达成对我来说很难。两个月后,我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享受大家印象中的“大学生活”,继续做我的“毛毛虫”。大二开始,我觉得大一生活的太草率太无聊了,必须好好规划下生活,为之后就业或者深造做点准备,不能辜负了家人的期望和美好的时间,于是我决定——必须要改变。
在课堂上,王璇老师和姜晓晔老师会经常分析我们专业的就业趋势和背景,说到“考研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之后,我就开始广泛搜集与考研相关的资讯,深入了解后发现,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但凡中间要是动摇了,可能就会失败。我对自己说,“既然要改变,那咱就来次大的”,于是我决定考研,不管有多艰难,一定要试试。
吐丝成茧的艰辛
时间来到了大三,各种专业课一哄而上,决定考研的学生向胡老师表明了意向,胡老师也跟我们分享了他的故事,这样我们就开始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刚开始,我完全静不了,看不到两个小时,心思就飞了,后来找了一些方法来激励自己,效果还不错,比以前集中很多,效率也高了。每天我都会花两个小时回顾和记新单词,可单词总是记了忘,忘了记,真的让人心很累,那也没办法,坚持呗。三四月看英语阅读的时候,一篇文章读下来,20%的词都不认识,就硬着头皮一句一句查,一句一句分析,通常一篇文章会花掉三个小时左右。五月份之前,98到04年的阅读,我来来回回地读了四遍,几乎能复述出来。后来去听了何凯文老师的公开课,学习了做阅读的方法,回来之后,将它们付诸实践,正式开始做题。一篇篇试,一篇篇找原因,过程很枯燥,但也很充实,这两三个小时,我能感受到我沉浸在文章里面。伴随着每日记单词,我的阅读水平也在稳步上升。
因为我的专业课是药理学和生理学,靠理解和记忆的内容比较多,五月底我就买来书本看,配合着老师的讲解视频,一点点理解,一点点记笔记,课后认真总结,画出树状图,一章结束,再把这些图回顾一遍,如此循环。遇到比较难啃的“硬骨头”,比如生理学里面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各种激素,药理学里面的各类降压药、各种受体阻滞剂和各类抗菌药……,我一遍又一遍地去听去记,然后再默写在纸上。
后来8月份开始看政治,马原里面抽象的定义,枯燥的文字,经常让我陷入奔溃的境地,但我知道,不能松懈,松懈就输了,于是一遍遍琢磨句子意思,找徐涛老师的讲解,反复听,这才理解了里面的深意,感觉也没有之前那么枯燥了。可以说,暑假这两个月,我身心都受到了深深地磨炼,日复一日地重复这些事情,知识点也逐渐深入脑海,我慢慢感受到自身确实在发生一些变化,“毛毛虫”正在用自己的信念默默筑起希望的“茧”。
破茧成蝶的喜悦
到了11月份,我已经有点疲惫,8个月的拉锯战已经折损了很多精力,但好的一面是,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物钟,什么时候该干嘛,在心里都有细分的计划,各种政治、专业课书我已经来来回回看了两三遍,英语也到了最后的版块——写作。与此同时,我开始控制自己错误率,保证英语阅读做下来在32分以上,政治选择题控制在35分以上,专业课里的简答题大致的知道大体方向和要点,我都做到了。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这么长时间并没有浪费,而是在将我的“茧房”不断充实,不断丰满,美丽的花蝴蝶即将破茧而出。
我继续着日复一日地学习安排,背肖四、句子、专业课,果然记忆的过程就是背诵,遗忘,再背诵……脑海里天天充斥着相关的内容,眼看着时间逼近,心里也越来越激动和兴奋,但也会担心是否真的记牢了知识点。“考研就像是在黑夜里奔跑,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会亮,只是你会知道跑着跑着天就亮了。”
成绩出来之前,我设想过很多可能,也做了很多准备和心理建设,生怕自己再次失利,负了心血。成绩出来我一看,374分,超出预期十多分,喜悦的泪水顿时抑制不住了,我躲在角落回想着一路走来的艰难和困苦,怔了好久,高考的失误终于在今天得以挽回。在师兄师姐的提点下,我成功以初试第二,综合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了,默默付出一年的“毛毛虫”终于破茧而出,化身为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自由地飞翔在天地间。
常言道,不破不立,要想成就崭新的自己,就必须撕碎以前那个胆怯又不愿改变的自己,朝着梦想不断挺进,重获新生,进化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奋力拼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