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外国语大学“地球村”各场馆在设计上,结合外语专业教学需求,设置历史、经济、艺术、政治、科技、教育、民俗、服饰等不同文化主题,并以造型、雕塑、实物、展板、声像等媒介形式,展示各个文化主题中具体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为学习者创设了沉浸式、体验式、情景式的多元文化学习环境。依托“地球村”学校积极探索外语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外语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构建了外语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一种是独立实验课程,如中国文化外语说系列课程,包括中国文化英语说、中国文化德语说等9门课程;另一种是“理论+实验”型课程,即课程的部分课时为实验教学,如目标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类、综合外语类等课程。综合外语类课程设计“文化体验与情景交际”的课程实践环节,每学期在“地球村”上课8次左右,创新了这类课程的结构和教学模式。探索了外语实验实训教学新路径。开发和设计了融语言文化为一体的语言文化实验教学项目。“地球村”实验项目分为三种类型:技能训练型、综合应用型和探究创新型。上一学年,开发技能训练型实验45项、综合应用型实验66项、探究创新型实验24项。实验项目的目标、任务、要求等体现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的需求。上一学年,打造“地球村”实验教学示范课6门,形成了“感知+探究+表达”的体验式外语实验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取得了显著效果。提出并践行“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的育人理念,建立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于一体的“地球村”课程思政教学原则,并贯穿于课程设置、课程大纲设计、实验教学项目设计、教材(讲义)编写、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环节。一批“地球村”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中国文化德语说、跨文化交际获得2023年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典范案例;中国文化西语说、中国文化英语说、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获得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会通中外,协同育人——“地球村”多元文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批2024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