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部开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 示范教学观摩与教学研讨活动
5月14日,公共课部数理教学中心以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为契机,在东湖校区南2101举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示范教学观摩课,由公共课部数理中心周本虎老师主讲“估计量的评选标准”。公共课部副主任马倩带领数理中心教师谭雪梅、徐忠昌、杨佼仕、杨芝、施露芳等参加现场观摩学习和研讨。 参数估计是数理统计中一类重要问题,进行参数估计的方法很多,比如常用的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等。对于同一参数,不同的估计方法所得到的估计量可能不相同,有时即使用同一种方法对同一参数进行估计所得到的估计量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来对不同的估计量的优良性进行评估。我们自然会问,采用哪一个估计量更好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下面介绍三个最基本的标准:无偏性、有效性、相合性,它们考虑的都是估计量与未知参数在某种意义上的接近程度。周本虎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自然而然掌握了教学内容且印象深刻。 周本虎老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 以此同时,公共课部数理教学中心在红安校区5J-313举行《高等数学》示范教学观摩课,由公共课部数理中心李长伟老师主讲“第一类曲面积分的概念”。公共课部数理中心副主任胡骏带领数理中心教师张青桥、余启港、李霞、吴珍等参加现场观摩学习和研讨。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课前搜集与曲面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思考如何计算曲面形构件的质量,启发学生结合曲线形构件的质量和平面薄片的质量,分析曲面形构件质量的表示形式,并求解这三种质量的分析过程,绘制表格进行比较。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这三种不同构件的质量的近似过程进行动态展示,增强近似过程的直观性,引导学生将曲面形构件的质量写成一个新的近似和的极限,并启发学生类比二重积分和第一类曲线积分,将得到的这个新的近似和的极限抽象出来,给出第一类曲面积分的定义及表示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经过学生的课前准备和教师的课堂展示,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将未知问题和已知问题建立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课堂听讲,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李长伟老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生动直观地带领同学们去学习第一类曲面积分,讲练结合,现场抽查学生学习效果,并做点评。 李长伟老师的《高等数学》课堂 观摩课结束后,老师们在东湖校区行政楼A223对本次观摩课进行点评和教学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周本虎和李长伟老师的课堂教学情绪饱满,思路清晰,重难点分析透彻,教学实施恰当,节奏把握合理,能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自然融入应用案例和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多样化,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好,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公共课部开展此次观摩课教学活动,旨在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为年轻教师提供借鉴学习的机会,传输先进教学理念,深化推进教学改革力度,增进教师间教学方法的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公共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教学观摩对于教师成长和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各位老师平时多交流多学习,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参与活动的教师们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他们对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们也深刻感受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魅力和专业素养,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也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此次教学观摩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院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将有力推动学院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教研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