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教学中心开展暑期前教师集中学习活动 赋能专业成长与教学攻坚
近日,公共课部数理教学中心全体教师开展了为期3.5天的集中学习和工作部署活动。聚焦学科专业建设,教科研团队建立和项目申报,以及面向全校各专业的考研辅导团队建立,并进行师德师风、教学技能规范、AI赋能教学、教学案例分享等相关培训。 首先课部相关领导强调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说明活动流程,明确研修目标与纪律要求。 全体教师通过观看学习《基于知识谱图的数字化智慧课程建设及应用--以工科数学分析课堂为例》、《数智赋能,三维融入,打造一流数智化课程及教材一以高等数学为例》的相关培训视频。针对视频学习内容,结合我校数学、物理课程教学实际,针对创新改革,教育技术应用,AI赋能教学、课程思政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发言,集思广益,创新提升课程教学理念,并提出数学、物理相关课程改革措施。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马浩林副书记向各位教师宣讲了师德师风的四大核心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十要”行为规范、“十禁止”与“十不准”,他强调师德师风是教师立身之本、育人之基。全体教师需恪守师德底线,弘扬高尚师风,以赤诚之心投身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公共课部教学主任马倩分享了《夯实基础 精进技能 规范流程》专题讲座。聚焦公共基础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其作为专业基石与素养熔炉的双重价值。针对数学物理课程抽象性与体育教学个性化需求等挑战,提出精准学情分析、应用型教学设计等对策,涵盖备课、授课、课堂管理全流程规范,并重申教学事故认定标准。此外,还部署了教研活动考核、骨干教师培育及科研奖励等保障机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 活动期间还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童名文教授围绕创新教学理念、教育技术应用、AI教学评价,AI工具应用等使用AI赋能教学。 在教学案例分享环节,数理教学中心三位优秀教师通过自身教学实际情况,重点分享了教学理念,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 彭顺金教授结合多年讲解大学物理课程实际情况,提出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像用 “爱情曲线” 类比微观粒子势能关系,借助矢量叠加法讲解简谐振动合成,还通过生活实例阐释温度、相位等概念。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结合的模式,因课时压缩,教学需结合学校工科专业,聚焦机械振动、电磁场等重点章节。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应对知识更新,还分享了提升学生到课率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多用通俗案例。 覃章景教授分享了泰勒公式教学实践与方法。从 “数学研究函数,需计算函数近似值” 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用多项式近似函数的必要性,通过对比一次、三次、七次等不同次数多项式对函数的近似效果,让学生直观感受多项式次数与近似精度的关系,发现规律,加深记忆。强调展开时 “宁多勿少” 的原则,让学生理解为何有时等价无穷小替换不适用而泰勒公式可行。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对考研学生多延展,对基础较差学生简化内容,重点放在泰勒公式的建立和主要应用上,建立过程花费较多时间,展开式讲解时间适当减少,应用部分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求极限、证不等式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李霞老师对泰勒公式求函数极限教学进行了案例分享。如何帮助学生使用泰勒公式求极限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方法并规避错误是高等数学课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李霞老师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了泰勒公式深理解、习惯用、巧避坑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推进,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系统训练,可将泰勒公式转化为求极限的核心工具,在简化运算的同时避免因展开阶数不当导致的错误,实现从 “会用” 到 “惯用” 的能力提升。 此外,课部领导和全体教师还商议了面向23级考研辅导的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个学部,每位指导教师,确保提高每位考生成绩。对考研辅导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同时还进行了教科研团队建立以及科研项目申报,使各位教师进一步明确教科研工作的方向,增强做好教科研工作的信心。同时针对已申报和拟申报的省级以及国家级课题开展相关摸底工作,使相关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最后全体教师研讨了课程归档规范,整改试卷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