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师·生

【优质课堂教师风采】何利敏:打破时空局限 实现教学智能一体化
发布时间:2022-05-16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713

  何利敏,副教授,长期在外语学部承担英语写作和论文指导教学。2010年进校后,连续获得“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省级一等奖,“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省级一等奖暨全国优秀奖、外研社“教学之星之翻转课堂”大赛一等奖暨季军。她带领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省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并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学校“三育人”标兵、“骨干培育教师”“优质课堂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省质量工程项目1项、校级教科研项目3项,参与省级一流课程《英语语言学》建设,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英语写作作为人文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何利敏认为英语写作不单是知识传授课和理论指导课,更重要的是按照认知难度递增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使学生逐渐走出“写什么”“怎么写”和“怎么修”的英语写作困境,从而逐步发展成为“有思想”“会表达”和“懂修改”的多元人才。此外,何利敏重视在提高学生写作方面产出实践能力的同时,通过挖掘输入材料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等,实现思政教育,这对学生高年级的学习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打破时空局限 实现教学智能一体化

  “刚接触英语写作课时,学生们表示既喜欢又发怵。”何利敏说道。为了解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学习动机和学情,何利敏打破传统写作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在学习通发布问卷、测验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并上传写作任务相关的视频、慕课资源,方便学生们做好预习。课中,她借助“学习通”开展“抢答”“选人”“投票”“主题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专注度和内驱力。课后,她在学习通或iWrite英语写评系统上发布英语写作作业,鼓励学生采取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方式,开展多元评价,提高学生对语篇的修改能力,打造学习时空的局限,共建学习共同体。

 

 

挖掘时代素材 培养写作主观能动性

  为让学生获得清晰的语言知识,何利敏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她意识到,教学不能拘泥于某一本或一套教材,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需要挖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的素材,而其中大量的、地道的英语表达正是学习的好材料。于是,在讲解如何写出正确的句子时,何利敏从21st Century上选取原汁原味的有关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融融”的介绍,并设计成改错题,引导学生关注地道的句法结构。在讲解段落论证方法之例证法时,何利敏打破教材的局限,引用CGTN上报道的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在有意识地关注语篇结构、段落发展和衔接。

融入思政 当好学生人生引路人

  英语专业是中西文化碰撞最激烈的专业之一。如何让学生在英语写作课上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这是何利敏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讲解词的选择时,何利敏通过展示人一生不同阶段的词汇及图片(infant,newborn,preschooler,toddler,grade-schooler, preteen,teen,adult, middle-aged, elderly people),提高学生对具体词汇使用的灵敏度,同时,还与学生们探讨中国空巢老人的现象和我国的“孝”文化,帮助学生们培养感恩父母、孝顺长辈、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

  在练习句型多样化表达时,何利敏与学生分析了学习西方人的敬业精神的美文,然后播放公益短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再引导通过变换句子开头、使用长短句、改变句子结构和语态等,阐述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英语学习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做文化精神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何利敏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讲解人物描写时,何利敏引入2020年钟南山院士坐餐车赶赴武汉防疫最前线的新闻,引导学生从面貌、动作、神态、内心活动、周围环境等对钟爷爷进行描写。在锻炼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同时,亦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学习抗疫英雄们甘于奉献、不畏艰险的精神品格。

 

 

  在讲解用反证法进行观点论证时,何利敏以“环境保护”为话题,与学生共同讨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破坏环境的后果,在学习段落撰写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对生活的重要性,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何利敏教学方法多样化,善于挖掘时代性素材,并在外语写作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教授学生学会用英语写作的同时,进行了思政教育,使外语学习与思政做到了有机融入,润物无声。何利敏的“育人”理念如盐在水,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