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师·生

【优质课堂教师风采】施晓慧:课程内外共情陪伴 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发布时间:2022-05-23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687

  施晓慧,外语学部日语专业讲师。常年讲授《高级日语》《基础日语》等主干课程,基于小语种的特殊性,长期在授的日语相关专业课程多达数10门,涉及日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各个方向。2010年获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2011年获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在湖北省翻译大赛中获特等奖、湖北省大学生日语作文大赛二等奖、“中华杯”演讲比赛华中赛区优秀奖,指导青年教师获得启林教学竞赛“新秀奖”;2019年、2021年获评学校“优质课堂教师”。

 

 

教好基础日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基础日语课是日语专业的必修课,是日语专业大一至大二年级的学科基础课程,分为4个学期教学。作为招收零起点的小语种专业,该课程课时多,每学期可多达136课时,周学时为8-1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既要传授基础的日语语言知识,又要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并维持学生对日语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好基础日语课,让学生轻松入门,对于建立学好日语的信心至关重要。

  在入学之初的新生见面会上,施晓慧总是说:“学习日语是很愉快的,好入门,易理解,但是要耐心、有毅力,做好吃苦的准备。”这里的苦并不是说“头悬梁锥刺股”或者早出晚归的辛苦,而是指心理或思想上的波动之苦。有的学生是因为喜欢一本日语小说或一部日本动漫而喜欢上了日语,选择了日语专业,可是入学之后却发现,学起来不容易。为了给中高年级读懂原版教材做好知识储备,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里,主要是在连续学习听说读为主的4门专业基础课。于是在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些原本对日语学习充满憧憬的,对日语很感兴趣的学生,会逐渐变得沉默,甚至整个人都变得颓废起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一是帮助学生克服枯燥情绪,二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施晓慧根据班级情况适当开展活动,例如请学生向大家推荐喜欢的中国或日本文化,既鼓励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继续学习,又帮助大家找到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喜欢同类型日本电影的,喜欢同一个偶像团体的,喜欢中国同一位翻译大咖的……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丰富课外生活,又维持学习热情,还能发现用日语可以做这么有趣的事情,身边还都是一些深藏不露的有才华的人,用日语配音,用日语唱歌,还有对中日传统服饰与文化颇有见地学生,玩游戏只玩日语版本游戏的学生。

  除了讲授教材知识之外,施晓慧还根据情况补充较新的实时知识,例如实时的新闻中热点流行词汇的读写、热门电视剧的台词、经典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是有实用性的,且目前所学能够去听、去看一些节目,读懂一些书籍,去处理一些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建立对日语的学习信心,在学习中感受到愉悦,看到更大、更美的世界。

教好高级日语,帮助学生建立“用好日语”信心

  高级日语课,是日语专业在第7个学期学分最多的课程,内容主题大多是日本社会发展、日本思想意识、日本人的价值取向等相关内容。从学习角度来讲都是很好的素材,原汁原味,内涵深刻。而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材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且在最后一个学期里,学生因为面临就业和考研、留学等诸多选择而感受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学习氛围相对较弱。如何升华教学内容,凝聚学生氛围,成为重中之重。

  施晓慧认为课程中教师要注意将知识的传授和价值的引领相结合,从单纯的重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表层培养,转变为培育学生的中国文化的输出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立足课本又高于课本,注重语言的人文价值,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层次内涵。例如在日本环保理念这一课,让学生读文献了解到其实古代中国的夏商周时期便有出台环保先关的理念或政策,更有管仲以及荀子思想家等著书为证。而关于现代,则让学生收集资料并口头发表近年长江流域生态环保工作的成果、塞罕坝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性等,论证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并在持续努力并已取得重要成果,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在广岛原爆这一课,为了更全面理解文章主旨,作为预习,施晓慧要求学生在学习通观看记录片、阅读史料,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惨痛事件。首当其冲的是作为中国人至今也无法痊愈的伤痛——南京大屠杀,清楚地认识到该事件的的背景、后果,请到访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学生述说自己的参观经历和感想。作为课后补充,施晓慧通过纪录片让学生们知晓广岛、长崎原爆事件的前因后果,事件的经纬,以及现今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开展的一些活动内容,解读今年日本政府的一些政策,让全体学生深入认识这些惨痛的历史,并从中真正感受到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在这些学习的过程,养成学生关注中国发展与成就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坚定政治立场,提高共同的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文献阅读整理能力、报告的写作能力、小组的协作能力等,提升对自己本身日语综合能力的自信,对考研、留学、就业也更具有信心。

  高级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生校内理论课的最后结课的课程。之后,学生将各自从这里走向远方。施晓慧认为高级日语老师,重任在肩,要努力把学生托举到更好的角度和平台,让学生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学生们的眼里看到整个星辰大海,奔赴美好未来。

课程内外共情陪伴,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日语专业不同于任何专业,学生和教师都不太多,而课时量大,课程较为连续,所以师生之间较为熟悉和了解。老师们在学生之间各自均有“雅号”,女老师们概之为“~姐”,从中可见师生关系的良好,学习氛围的和谐。施晓慧是学生一年级的基础日语教师、二年级的听力课教师、三年级的语法课教师、四年级的高级日语教师,同时又是新生的专业导师或者四年级的考研导师以及论文指导教师,还将是每一年外语“百花节”的某比赛的指导教师,聚多元化身份于一体。

  日语教师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课上到课下,从专业介绍说明会到毕业论文动员会,从未缺席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相信学生的价值与潜能,坚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其潜能,给与学生充分的理解、接纳和尊重,适当给与批评和引导,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给与反馈,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可信赖的学习环境,陪伴学生逐步成长,有足够的力量悦纳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直是日语教师所追求的,也正在付诸实践的事情。

  施晓慧发现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所授课程的多元化,学会了用更多元的视角看待问题,视野和学生一起变得更广阔,学生的无限可能也让施晓慧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自己也变得对生活更有热情,对教学更有干劲。课堂教学,不是工作而已,是期待,期待挖掘更多学生的闪光点;是享受,享受学生笑声的满足感。当然,常常也会失落和自省,为那些原本可以做好却未能做得更好的事情,为那些努力了也无法挽回的挫败,这也成为了今后努力奋进的目标,施晓慧希望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愉悦,和学生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