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综合新闻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我校组织大一新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23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840

  新闻网讯(记者 昝盛青 摄影 昝盛青 张港昌 张鑫淼)10月22日,我校机电工程学部428名大一新生及第18届国旗班成员走进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这片热土,先后参观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董必武纪念馆和李先念故居,拉开全校大一新生“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主题红色研学活动序幕。党委副书记肖军、院长助理杜磊、学工处处长严建、学工处副处长兼团委书记王薇薇、红安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阮晓娅参加活动。

 

 

 

  上午8时30分,11辆大巴车载着身着迷彩服的428名新生从红安校区出发,去追寻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印记。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肖军、杜磊一行带领全体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纪念碑,开展祭奠仪式。全体师生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肃然站立,向英烈们脱帽致哀,敬献花篮,深切追思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并寄托哀思。

 

 

 

  祭奠仪式结束后,在引导者的带领下,大家怀着肃穆和敬仰的心情有序进入黄麻起义纪念馆中。踏进场馆内,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一件件具有年代感的实物,一张张穿越历史的图片,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仿佛将全体师生带入到那个激荡的革命年代。从前厅的《大别山雄风》到尾厅的《将军摇篮》,师生们充分领略了纪念场馆通过声、光、电、半景画、沙盘模型等艺术手段带来的强烈震撼力和感染力。行至展厅中部,肖军驻足停留,认真观看场馆内陈列的青年革命骨干的英雄事迹,勉励学子们要践行先辈们的革命精神,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打磨品格,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黄麻起义3D影像,更让人犹如身临其境。随行的国旗班队员董锦秀说:“麻城起义是打响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的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观看声光电影时,一股敬意自心底油然升起。前辈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至今都在我的脑海中回荡,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无不使我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

 

 

 

 

 

 

  师生随后来到董必武纪念馆,只见两块高达7.1米的国策碑恢弘而立,整个纪念馆依山而建,古朴庄重,白墙红柱,飞檐翘角。师生们在引导者的带领下分别瞻仰三个展厅。2022级机电工程学部新生张港昌说:“当我看到馆内的独轮木制手推车时,发现车的手柄已经摩擦到失去了本身的颜色而变成暗红色了!在那个年代,人民群众就是用这种车子运送各种粮食、柴草、军需用品支援解放军,打败了蒋介石的八万军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手推车推的不仅是物资,更推出了如今这盛世!”

  下午14时30分,全体成员经过短暂的休憩整顿,又来到了李先念故居。“先天下之忧而忧清风两袖,念人间之苦为苦正气千秋”,这是纪念馆牌坊式门楼的赋联。救国忧民的天下胸怀、清风两袖的领袖行为,以李先念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将会被历史所铭记!机电工程学部全体新生在引导者的带领下依次参观李先念同志在京期间生活与工作的环境。一个个家具、办公用具,一卷卷书籍、讲话手稿,似乎在向每一个驻足观看的师生诉说着一代伟人的传奇人生。观赏完故居,全体成员在图书馆多功能厅观看李先念同志纪念片。

  随着纪念片结束,本次红色研学之旅也接近尾声。来自红安本地的国旗班队员邹萌森表示:“以一名国旗班队员的身份踏进故乡的烈士陵园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一年的训练使我更深刻地明白了国旗能在中国每片国土飘扬的背后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汗水和血水换来的,我们要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英雄精神!”

  此次大一新生红色研学活动分6次展开,各个学部的学生将在学校的组织带领下利用周六、周日依次进行。机电工程学部为第一批,经济与管理学部将于10月23日出发前往,信息工程学部、城建学部和外语学部第一批将于10月29日、10月30日出发前往,医学部、艺术与设计学部和外语学部第二批将于11月5日、11月6日出发前往研学。在学校的有序安排和组织下,2900名新生陆续开启红色研学之旅。来自东湖校区的国旗班队员们也借此次机会与红安校区国旗班进行交流指导,在不同的校区为守卫国旗的梦想奉献汗水。

 

 

  红色遗址是永不熄灭的革命精神,是催人奋进的战斗力量,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此次红色研学活动定能激励全体参与者不忘初心,牢记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奋力前行!

分享到: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