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师·生

【优质课堂教师】徐陶祎:十八载躬耕教坛 做学生逐梦的 “点灯人”
发布时间:2025-09-22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403

新闻网讯(记者 王奕)“从 2007 年站上讲台到现在,算下来也有十八年了。” 作为学校机电工程学部教学主任、教授,徐陶祎用十八载一线坚守,在课程开拓、科研创新与学生培养的赛道上步履不停——她既是领跑学科发展的 “开拓者”,也是点亮学生未来的 “引路人”,更带领团队在国家级赛事中刷新学院纪录,用热爱与专业书写着教师职业的厚重篇章。

 

“教师要跑在时代前面,学生才能面向未来。”从初登讲台跟着老教师学备课,到如今成为机电学科的 “课程开荒人”,徐陶祎的教学轨迹始终与行业趋势同频。多年来,她亲手铺就多门课程的 “第一条路”,最初讲授《C 语言》基础课,后来工业机器人领域兴起,她主动研学相关知识,主导《工业机器人虚拟实训》课程建设,将其打造成湖北省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如今无人机成行业热点,她又牵头琢磨课程设计,将新兴领域的教学空白变为特色。“开一门课不是为了‘独占’,而是把路走通、框架搭好,再交给其他老师接力。” 她的 “开拓者” 精神,让机电学部的课程体系持续焕新。

在科研与教学能力的打磨上,徐陶祎的成果同样亮眼。科研领域,她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 3 项、湖北省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1 项、湖北省人文社科课题 1 项、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1 项,及院级教学、科研课题共 5 项;独撰 30 万字教材 1 部,发表教科研论文十余篇(含中文核心 9 篇),更手握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各 1 项,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学校机电学科部分空白,更将前沿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可用的教学资源。教学竞赛的领奖台,更是她深耕课堂的 “见证台”,全国高校教师创课大赛一等奖、湖北省信息化教学竞赛三等奖、首届三校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学院微课与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 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她对教学细节的较真,对课程质量的坚守。

 

“能始终朝着目标往前走,不轻易停下脚步,才是最难得的。咱们学校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只是有时候在自我管理上需要多一点引导,帮他们找到方向,就能看见不一样的可能。” 谈及学生,徐陶祎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而她的教学生涯中不乏此类事例。16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王棽,曾因英语只考了35分(满分 150),说过不想考研。但跟着徐陶祎参加机器人比赛时,他总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徐陶祎让他负责机器人核心结构的优化,他蹲在机器旁专注调试,眼里的迷茫渐渐变成了专注。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王棽慢慢喜欢上了设计机器人这件事,自信也悄然萌生。大三暑期,王棽坚定地对徐陶祎说“老师,我想试试考研。”看到他眼里的决心,徐陶祎十分支持他。第一次考研失利后,王棽决定再考,疫情期间在学校附近租房学习,最终考上了厦门集美大学研究生。前年毕业时,他特意找到在厦门交流的徐陶祎报喜:“老师,我刚毕业就拿 24 万年薪,是导师学生里工资最高的!没有你带比赛帮我建立自信,就没有今天的我。”

这样的成长故事,在徐陶祎的教学生涯里还有很多。21 级机电一体化专科生黄枭波,就是另一个 “追光者”。“当时他拿自己做的充电宝来给我看,虽然做得不算好,但我一眼就觉得这孩子是块‘可造之才’——动手能力强,肯琢磨。” 徐陶祎主动邀请他加入比赛团队,又鼓励他 “试试专升本”。如今,黄枭波已成功升入本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不仅在团队里主导设计项目,还计划继续考研。“他的动手能力比很多本科生都强,要是考上研,肯定受导师喜欢。” 说起这个学生,徐陶祎满是骄傲。

 

比赛是徐陶祎教学工作的“高光板块”,她不仅用专业指导学生突破技术难关,更带领团队在国家级赛事中实现学院突破,累计以第一指导老师身份斩获各级奖项 50 余项。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爬壁机器人项目的攻坚。当时团队为二级团队,作品初评时评委直言 “难度太大,做不出来”,连队长都萌生退意。离决赛只剩两周,机器人仍无法流畅爬壁,团队成员士气低落。“我跟他们说,评委说难度大,不是说我们做得差,是觉得这个方向有价值!还有一周,咱们拼一把!” 在她的鼓励下,学生们把床铺搬到了实验室,“累了就躺一会儿,醒了就接着干。” 最终,团队不仅让机器人流畅完成爬壁动作,还拿到了奖项。“后来队长跟我说‘老师,不怪你当初逼我们了,现在好开心’。” 说起这段经历,徐陶祎的眼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种一起攻坚的经历,会成为学生一辈子的财富。

徐陶祎依然保持着 “开拓” 的状态 —— 无人机课程的研发还在推进,比赛团队的指导从未间断,对学生的关注也始终如一。“接下来主要还是聚焦无人机领域的课程建设,国家现在重视这个方向,我们得把课程做好,让学生能学到真东西。” 她点亮了无数学生的逐梦之路。就像王棽说的那样:“徐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更给了我们‘相信自己’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