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琴,城建学部土木工程系主任、副教授。连续四年荣获“优质课堂教师”称号,连续获三届“骨干教师”称号,并享受骨干教师津贴,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三育人积极分子”“十佳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荣获教学成果奖3次,主持省部级教研项目3项、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结构设计大赛”“挑战杯”“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BIM毕业设计大赛”等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4次。
探索教学新生态 确定课程新目标
《材料力学》是研究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考研课程。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工科建设的逐步深入,材料力学这门古典力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王晓琴带领团队率先调研探讨,确定课程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为培养目标。在德育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能力培养方面,培养学生习思维,使学生具备应用力学思维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传授方面,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学会应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工程案例,创新设计,提高课业挑战度。
线上线下联动 焕发课堂活力
材料力学课程以超星学习通为线上平台,将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延伸到课前和课后,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提升、课后拓展三部分。课前,通过学习通备学,在学习通上发布预习资料为实现翻转课堂做充分准备。课中,通过工程案例将课堂内容导入,通过测试、抢答、选人等课堂互动方式,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以学定教,重难点内容以引导的方式提出,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以实践操作的方式加深理解,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将理论融入到实际工程中,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布置探索型作业,对课堂知识进行线上测试,老师给予相应的答疑。线上线下联动,添加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教学教研共频 培养工程思维
王晓琴和团队教师积极探索三阶段进阶式教学模式,培养基础力学、中阶力学、高阶力学的思维。混合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力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建立基础力学思维;理论联系工程案例进行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中阶力学思维;开展开放性实验、仿真、工程创新设计,渗透融合高阶力学思维培养。
王晓琴认为,一名能够引领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好教师,不仅仅要将教学变得更加专业,教学目的要跟上时代的要求,更要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她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为培养目标,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将言传和身教有机结合,感染带动每一名学生。 (记者史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