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郑先君)为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实操与课程设计能力,9月18日至19日,智能建造专业组织了为期两天的系统化师资培训。本次培训围绕实验室多项核心设备,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与教学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后续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18日,培训基于智慧工地系统原理与深度应用展开,聚焦智慧工地中关键的管理与监测系统,涵盖四大模块:一是劳务管理系统,从系统原理出发,讲解了如何借助生物识别与物联网技术,实现工地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和权益保障。教师们通过模拟操作,体验了从人员录入、考勤管理到黑名单处理的全流程,并就人脸识别设备的选型与教学案例设计开展了深入交流。二是塔机监测系统,专业工程师针对塔机监测五大系统——传感器、数据采集、通信、监控与报警系统——进行了细致剖析。结合实物演示,教师们理解了塔机运行中高度、重量、风速等关键数据的监测逻辑,以及如何通过声光报警与远程控制提升施工安全性。三是智能物料系统,本单元介绍了智能物料系统的典型构成,包括LED大屏、智能道闸、高位摄像头等现场终端,以及双联机柜中的工控机与打印主机。参训教师学习了车辆进出场识别与物料信息管理流程,体会到了现代化物料调度的高效与精准。四是环境监测系统,通过现场设备演示与数据平台操作,教师们了解了传感器的布设方法、数据采集流程及超标预警处理机制,进一步拓展了智慧工地整体管控的教学视野。

9月19日,培训转向VR\AR设备及智能建造机器人操作,强调沉浸体验与教学设计结合,分为以下三大专题:一是教学设备与网络操作,内容包括实验室有线/无线网络的部署与优化,3D/2D教学软件的启动与切换,VR头盔与手柄的蓝牙配对及操作技巧,以及教学机器人的启动流程与模式设置。教师们亲手完成从设备电源启动到软件功能调用的全流程操作,表现出对VR沉浸式交互和机器人协同作业的浓厚兴趣,有效提升了设备应用与信息化教学能力。二是智能建造AR沙盘实操,以智能建造AR沙盘为核心,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吊装流程、预制构件识别与定位、钢筋类型与桁架筋功能区分等关键技能。借助AR技术,实现了三维模型导入、实时方案可视化和扫码调取图纸与视频资料,显著增强了装配式建筑教学情境的真实感和互动性。
三是智能建造机器人专项应用,重点培训智能建造机器人在粘贴瓷砖、砌砖、喷涂和钢筋绑扎四项典型任务中的应用。参训教师通过了解程序设置、路径规划和多机协同操作,完整掌握机器人从启动到作业、复位的关键流程,深入理解了智能设备在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方面的优势,为相关课程教学积累了实战案例。

整场培训张弛有度、内容丰实,教师们不仅深入掌握了智能设备与教学平台的操作精髓,更在多层次实操与深度研讨中,实现了从技术认知到教学转化的能力跃升。培训期间,老师们全程投入、思维活跃,或专注聆听,或热烈探讨,或默契配合,展现出严谨治学的责任意识和卓越的团队凝聚力。
展望未来,智能建造专业将充分依托先进实验室平台,持续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共同开发实训项目与课程资源。我们将聚焦智能设计、智能施工、项目管理等核心能力培养,着力培育具备扎实理论、精湛技能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