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叶笑吟)七月的阳光洒满三弓路社区的活动广场,“暖护童心”星火筑梦实践团的暑期伴学活动在此拉开序幕。这场专为社区孩子们打造的夏日课堂,以多元体验与实用技能教学为核心,让欢声笑语与知识成长在同一天空下交融。
民族文化浸润,欢乐氛围预热
在上午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蒙古族文化课程感受民族魅力,在击鼓传花游戏中展现才艺,实践团的 “暖心服务站” 始终忙碌不停,同步提供作业辅导、陪伴绘画等暖心服务,为下午的重点活动奠定了轻松氛围。
情景化教学,解锁夏日安全密码
下午的急救课堂成为全天活动的核心亮点,由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互动性极强的生命安全课。
“夏天在户外玩久了,会不会觉得头晕眼花呀?”队员们以生活场景提问开场,瞬间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针对夏季高发的中暑问题,他们结合社区周边的公园、操场等孩子们常去的场所,细致讲解预防要点课堂上,队员们以贴近生活的场景切入,首先聚焦夏季高发的健康问题:“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阳光最烈,这时候最好在室内玩;如果一定要出门,要戴帽子、穿透气的衣服,还要记得每隔20分钟喝一次水哦。”讲到轻度中暑的处理,队员们现场演示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下的物理降温法,边操作边提醒:“擦的时候要轻轻按,让皮肤慢慢凉快下来,可不能用冰块直接敷哦。”
当话题转到“喉咙卡异物”,课堂气氛变得格外专注。队员们播放了专为儿童制作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动画视频,画面里的卡通人物用“向上冲击腹部”的动作排出异物,生动解释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堵塞物”的原理。“就像给气球放气时,气会带着东西一起跑出来!”队员们的比喻让抽象的原理变得易懂,不少孩子跟着视频中的动作默默模仿,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理论讲解后,队员们拿出提前准备的纱布、绷带等道具,转入“伤口包扎”实践教学。先是示范了不同部位伤口的包扎方法,从环形缠绕到螺旋包扎,每一个步骤都清晰讲解:“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既要保护伤口,又不能影响血液循环。”
随后,孩子们两人一组,互相扮演“小伤员”与“小医生”,在队员们的巡回指导下动手实践。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为同伴缠绕纱布,有的认真调整绷带角度,现场虽有欢声笑语,却也透着对“守护生命”的严肃态度。
以爱为帆,为成长护航
夕阳西下时,活动在孩子们的意犹未尽中落幕。这场由本校学生主导的社区伴学活动,用民族文化课程播撒多元包容的种子,用趣味游戏释放童真活力,更以急救课堂为载体,让实用技能扎根于心。当孩子们举着自己包扎的“成果”向家长展示,当他们认真地说“以后妈妈切菜受伤,我能帮忙包扎了”,便真正实现了“暖护童心”的初衷——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责任与勇气的启蒙,让每一颗童心在守护中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