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测试课堂:构建人工智能时代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的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软件测试行业也正经历深刻变革。信息工程学部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测试》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也不断与时俱进,把握时代需求,运用AI赋能测试课堂,着力于培养软件测试行业高质量人才。 在《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上,信息工程学部软件工程系的吴双老师强调要将AI工具与人工测试相融合,提升测试工作效率,但更重要的是利用而非依赖AI工具,才能保证宏观测试思维的持续运用,结合主观能动性和批判性思维,避免固有的测试思维定式,不断创新。 在软件测试工作中,AI工具的合理运用必须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软件测试包含很多细节性的工作文档,用于指导整个测试过程,结合测试项目背景,可以运用丰富的AI工具快速生成测试相关文档,节省大量重复劳动的时间。吴老师特别强调,AI只是辅助工具,关键还是要掌握扎实的测试知识,学生需深入理解测试相关原理,才能向AI提出准确的问题,获得有用的反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吴双老师提倡“专业知识主导,AI工具协同”的原则,引导学生先构建完整的测试知识体系,学会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实际测试工作需求,再通过AI工具扩展能力边界,最终实现人机协作的效能最大化。 “如果要对AI工具进行测试,应该怎么测?”吴双老师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个问题不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AI测试的复杂性,更揭示了一个重要认知:即便是最先进的AI系统也可能存在缺陷。作为未来的测试工程师,同学们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维,对AI输出的结果保持审慎态度,必须结合具体项目需求进行验证和优化。同时,这个提问也让学生们意识到:AI工具本身也需要经过严格测试才能投入实际应用。在测试AI系统时,测试人员必须具备比AI更全面的思考维度,既要覆盖常规功能验证,又要预判潜在风险场景。吴双老师说道:“只有保持这种前瞻性的测试思维,才能确保AI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让AI技术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工具”,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度思考和融会贯通的重要性。 软件工程系教授周冰老师就AI测试课程建设提出专业建议:“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课程设计需要着重把握两个维度:一是将AI技术特征深度融入教学框架,基于认知规律重构学生的知识体系;二是注重知识传承的系统性,在技术迭代中保持测试工程方法论的一贯性,从而培养既懂新技术又具备扎实测试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李雪燕副教授补充强调:“软件AI测试课程高度契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针对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建议采用“案例驱动+对比分析”教学法,解构真实项目的测试演进过程,对比传统人工测试与AI测试细节,生动演示AI测试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实践价值,使学生在理解技术原理的同时掌握工程化应用能力,实现知行合一。” 吴双老师的教学实践表明,AI时代对测试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建立在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测试实践经验之上,才能真正发挥AI工具的辅助作用,确保测试人员在技术变革中始终掌握思维主导权,不断培养适应AI人工智能时代的软件测试行业的高质量人才,进而推动测试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进步。